试分析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关爱方法和策略

2017-09-05 05:12凌金连
赢未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方法

凌金连

摘要:本文主要从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和关爱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关爱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幼儿教学更加注重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另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某些原因一方或者双方到外地城市工作或者打工,导致大量孩子留在老家与爷爷奶奶或者孩子其他监护人一起学习和生活。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得知,中国目前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万。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特殊人群,需要国家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温暖,让他们与其他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中健康成长。

一、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作为一名幼教,教师不仅需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耐心,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审美情趣教育。因为幼儿儿童在心理上比较脆弱,归宿感较弱,特别是留守儿童。因此幼教加强与孩子之间的精神和情感交流,可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少,让自己成为幼儿精神的力量和依靠。幼儿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要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耐心的指导者和保护者,在情感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指导留守儿童如何克服胆怯,增强自信心,在生活中尽量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温暖,让他们不在那么孤单。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幼儿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幼儿教师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将关注的目光放在留守儿童身上,尽量多与他们谈心,从而弥补幼儿心灵的创伤。其二,开设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或者课外教学活动,拉近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比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多多展开以“如何帮助他人”为主题的活动,让其他孩子明白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原因所在,从而使留守儿童从生活和学习之间的某些小事感受来自教师和其他孩子的关爱。其三,幼儿教师定期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者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他们也太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这时幼儿教师就需要通过电话、发邮件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定期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者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及时地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反应,并向他们提出一些改善孩子性格孤僻的方法。如果有必要,向孩子父母或者监护人表明自己态度,即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是留守儿童身上的两大核心问题。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着重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性格因素。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加强。尽管父母外出工作之后交由奶奶爷爷或者其他监护人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给的爱和教育不一样,与父母的亲疏关系也不同。一旦遇见些麻烦事或者复杂事情,爷爷奶奶辈监护人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孩子的事情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时间已久,他们就会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最终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愿意与同学或者家长沟通。第二,自卑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虽然幼儿年龄下,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心理,毕竟心理和思维都不够成熟,没有自己正确的想法和观念。留守儿童也一样。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时常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相较于同龄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而言,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障碍问题。第三,抵抗情绪严重。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他们往往要比同龄人跟加敏感、脆弱、自尊心过于强烈。如果留守儿童与同龄孩子之间发生一点小摩擦或者小隔阂,就会触动他们的敏感神经,从而导致幼儿在与他人交流时带着一丝敌意或者警惕感。对于教师、监护人或者亲朋好友的教育与批评,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或者叛逆心理。最后导致幼儿在做事情时容易激动或者性格暴躁,甚至会作出一些后果很严重的事情。

针对以上三点问题,幼儿教师需要从生活上和学习上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在生活方面,幼儿教师对待留守儿童,不宜“特殊化”。留守儿童相较于其他孩子而言,需要教师的关爱更多。但是他们又比较敏感和没有安全感。因此教师对留守儿童在生活方面的关爱最好不留痕迹。比如每年儿童节的时候,教师就带孩子们去游乐园玩,并表示不能带家长,只是班级活动。这样就可以让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跟其他伙伴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感受着来自教师的温暖,从而让幼儿感受社会对他们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的。其次,在学习方面,教师需要学会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和详细化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严禁幼儿教师采取简单粗暴方式打压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由此可见,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当教师怀疑孩子是在说谎之时,应该先与孩子加强沟通与交流,让所有当事人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从而作为教师评判谁是谁非的依据。然后教师在私底下展开相关调查工作,评判谁在说谎。最后教师应该承担起管理失责的重任。潜意识中让孩子萌发团结友爱、小组合作的思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教师需要以鼓励态度鼓励孩子,并适当给予他们一些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结束语:

留守儿童在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人群,教育难度很大。因此国家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利益。另外,教育部门与幼儿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抵触心理,并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者孩子其他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交朋友,让那些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使社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谭志松,谢陈陈.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S镇的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03:11-17.

[2]陈泽婧,严仲连.贵州省农村地区学龄前“留守儿童”个性问题与解决措施——以贵州省黄平县某幼儿园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11,04:31-34.

[3]钱洁.以何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对大众媒介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05:26-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爱留守儿童方法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可能是方法不对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