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7-09-16 17:23宋玉霞
魅力中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育教学培养

宋玉霞

摘要:创造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而教育工作者就主要肩负着人类创造力培养的艰巨任务,本文着重阐述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育教学:培养

21世纪的社会发展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创造性强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想出较多的解决方案,即反映迅速而众多。例如:在教育教学中,用汉字组词,要求用最后一个字组成下一个新词,如从“国家”这个词开始,可以自由回忆为家庭、庭院、院落、落雨、雨水、水果、果树、树木、木材、材料、料理、理想、想象、象征等等。

(二)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思维的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强。创造力高的人,其思维的变通性较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的心理作用的影响因而能创造出超常的构想,提出不同凡响的新概念。

(三)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独特能力表现在行为上的是超常。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采用《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性。这种测验方式是提出一段故事情节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意思给予一个适当的题目,题目越奇特越好。

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酝酿与创造性

思维的酝酿是指经过长期紧张思索之后,稍作休息后就突然找到了答案。大量的实验及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人的酝酿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人们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创造性。例如,人们在工作时,如果有人在旁观看,或者创造者为了竞争某种奖励,或在创造过程中,他人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造性的水平。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育者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心理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向

为了有效的发挥智力,教育教学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心理机制,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不但使学生由对某个概念或事物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在思考中,通过合理的想象或逻辑推理,不断引出新的、创造性的理解。实践证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触此及彼和连续引发,创造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点抓四个方面。

(1)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对相似或相反概念的联系比较中,开拓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维路径。同类事物,要寻找事物间内部本质相通的属性;相反和相对的事物,也有联系比较通道可寻。通过启迪学生寻找某种相通的联系,把思维引向深化。

(2)持续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善于驾驭教材内容和掌握学生思维脉搏的语文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从已知或浅显的内容中,不断悟出未知或深邃的内容,从而把学生带人分析的知识境界。这个“悟”,就是教师有节奏地按响学生思路中的琴键,使学生的理解与自己大脑中已贮存的知识信息融合起来,再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

(3)辐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所获得的知识信息不是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呈辐射状态的思维,其特点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要求教师选好教学点,使学生有一可触,有三可反,在教学中收到一题多發的训练效果。

(4)飞跃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说思维由形象感知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在教学中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谨慎引导,学生从知识信息的输人中,检索出质的认识。并进而借助逻辑推理,触发灵感,从中获得新的、创造性的语言信息输出,使质的认识再升华,这样,就能由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实现质的飞跃。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1)运用创造型教学方式,发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教育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本身的智力因素,并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设思维的情境,这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方法是:①推敲题目,启发思维;②借题发挥,拓宽思维;③字斟句酌,深化思维;④适应时代,引进信息。

(2)运用直观教学,借助形象激励创造性思维。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经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四个阶段,其中感性认识是基础。教育教学中,如运用电化教学或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在直接获得对事物感性认识基础上展开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3)开辟第二课堂,启发培养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是学生独立活动场所,是学生展翅翱翔的天地。它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生动活泼,知识领域新,知识面宽,使学生接受信息早的特点。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有较大的适应性、广泛性、灵活性,便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才能,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兴趣与创造精神方面有其特殊作用。在第二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是诱发学生的兴趣,指引活动方法;二是提供活动条件,以便顺利开展活动;三是深入实际,探究矛盾,总结经验。总之,只要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渗透,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4)重视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发展创造力的动力因素,只有在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良好心理品质伴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一切创造活动都是顽强细致并富于灵感的劳动,精神情感是行动的动因。为此,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具有丰富情感和进取精神;在明确目标、严格要求、积极引导的前提下,使学生意志得到磨练;在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勇敢、自信、谦虚、谨慎的性格特征。

只要学生有了良好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品质,也就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精神支柱。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教育教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