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亚指导“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

2017-10-16 00:56刘济华
党史博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东风导弹试验

■ 刘济华

史林折枝

朱光亚指导“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

■ 刘济华

2017年2月26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逝世6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不禁回想起40年前他老人家与我们在大漠朝夕相处的难忘岁月。

1977年9月,中央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亚,中央候补委员、国防科委政委李耀文,率工作组赴我当时所在的工作单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测量站场区指导“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

朱光亚,湖北武汉人,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荣膺“感动中国人物”称号。朱光亚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突破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顺利完成原子弹研制的“三级跳”计划,快速实现了原子弹的武器化。

李耀文,山东荣成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先后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外交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委。后从国防科委调任海军政委、党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李耀文作风深入,工作严谨,在机关和部队都有良好的口碑。

“东风四号”导弹是中国第一个两级液体中远程地地导弹。第一级以“东风三号”导弹为基础稍加修改,第二级为新设计的。导弹全长29米,最大直径为2.25米,起飞质量为82吨。两级推进剂均用红烟硝酸和偏二甲肼。弹头为一枚相当于3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后,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危险急剧上升,部队急需能够对苏联进行有效核反击的导弹。当时“东五”导弹尚未首飞,而“八年四弹”中制定的中远程导弹射程(4000公里)不足以从中国西部打击莫斯科,于是要求增大“东四”射程。1970年6月,七机部负责人、科学家钱学森等人到第一研究院听取意见,表示同意中远程导弹增大射程的建议。8月,周恩来在中央专委会上正式批准增程方案,并指示:不要改动太大,要快点搞出来。随后,国防科委正式向中央专委呈报中远程导弹增程建议。为满足发射距离的要求,发射场后移至东北,而试验任务的末端测量与回收亦由我站执行。

总参测绘大队大地测量工作完成后,测量站领导给通信中队下达任务,限期完成场区地下通信电缆的铺设和贯通。我当时在测量站通信中队任指导员,是时任副站长的何明富给我下达的任务。我感到任务的重要和艰巨,召集有线分队的人员及无线修理所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制订方案,并把任务交给这两个单位,并指派修理所所长张新彦(1966年入伍的河南南阳兵)具体负责任务的实施。张新彦带领有线分队、无线修理所的人员发扬解放军吃大苦、耐大劳的忘我战斗精神,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为“东风四号”任务执行做好了前期保障的基础工作,受到站领导的嘉奖。

为了把“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完成好,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在给研制部门和试验部队做指示时说:“我们拼死拼活也要拿下打向莫斯科的武器!”“让毛主席睡好觉。”这些话鼓舞着参试部队,并深深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李耀文 (前左一)、朱光亚 (前右二)在叶城场区。右一为本文作者

1976年5月15日和8月25日,经过改进的“东风四号”导弹02批1组两次飞行试验相继成功,证明增程设计是正确的,弹头防热层得到考验,满足提高射程后防热能力的要求。随后进行“东风四号”导弹全程飞行试验。

1977年9月,“东风四号”导弹首次全程试验开始。为了试验任务的成功,朱光亚、李耀文率工作组亲赴测量站场区指导“东风四号”导弹试验任务。可见,党和国家对“东风四号”导弹首次全程试验的重视程度。

当年在场区执行任务时,朱光亚、李耀文身先士卒、平易近人。朱光亚作为科学大家,与参试人员一起,在指挥所住着简易房,睡着行军床,吃的是试验部队的大锅饭,喝的是涝坝水,卫生条件也比较差,但这些对他都不是问题。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试验任务上,与北京、首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弹着区试验任务及时做出明确的指示。

在指挥所,朱光亚和李耀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走访,嘘寒问暖,与广大参试人员唠家常,一点架子也没有。大家都感到十分亲切,把他们视为家人、长辈。他们不顾年龄大、体力弱,驱车到各个测试点看望参试人员,鼓励大家把任务完成好。

1977年9月24日,在任务间隙,两位首长在叶城场区指挥所与测量站全体参试官兵分批合影。参试官兵备受鼓舞。

朱光亚、李耀文在戈壁滩和参加试验的指战员工作、生活在一起长达几十天,他们的身体力行展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官兵一致的原则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他们的行动大大鼓舞了全体参试人员,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过细的工作作风投入到试验任务中。

至今想来,40年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李耀文尚健在,但朱光亚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因病已于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遥望苍穹,他是那颗最亮的星。他既是对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做出重大和开创性贡献的战略科学家,又是一个品德高尚、虚怀若谷的科学大家,一个大写的“人”。

1977年9月30日,首次全程试验由于一级在接点回路出现故障,导弹自毁。11月22日,第二次全程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考核了两弹匹配性能。这也是二炮部队首次发射该型号导弹。1978年7月31日、9月16日和12月23日又进行了三次全程飞行试验,前两次取得成功,第三次失败。这几次试验,初步验证了“东风四号”导弹的战技性能,考核了核弹头的引控系统。为提高精度,“东风四号”导弹从02批第8发开始还进行了横向修正,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研制部门和参试人员共同努力下,“东风四号”导弹终于试验成功并装备部队。

“东风四号”导弹的研制成功意义重大,对加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为多级火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发展洲际导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拓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

研究部门在“东风四号”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固体远程导弹的弹头试验弹,为第二代小型化热核弹头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都是与朱光亚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东风导弹试验
东风Honda全新XR-V
等闲识得东风面
导弹燃料知多少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拦截那枚导弹
CS95
导弹转运
C-NCAP 2016年第八号试验发布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