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推动军民融合的若干思考

2017-10-31 11:57康悦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0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新时期思考

康悦

摘要:新时期下,促进军民融合可有效实现军队的物资资源保障和财务资源保障,对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将深入分析军民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强化军民融合的具体办法,展望军民融合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时期;军民融合;思考

一、新时期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必要性

(一)军民融合可有效提高军队的后勤保障

1. 财务资源保障

财务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基础,也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军民融合可有效生成军队财务的新型保障力,为现代化的军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升以军民融合为基础的新型财务保障力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军队后勤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遵循现代化财务保障体系发展规律的具体实践。因此,促进军民融合可有效提高军队的财务资源保障。

2. 物资资源保障

物资资源保障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军民融合型物资采购保障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军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统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实践,对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后勤建设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物资资源保障需要以军队的保障力为主,依托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和地方政府采购保障力量,形成军民融合型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为我军的快速发展夯实物资保障基础。

(二)军民融合可有效提高军队战斗力

军队的战斗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期下,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区域范围内军事冲突日渐升级,军国主义沉渣泛起,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正在逐步被打破。在此背景下,提高我军战斗力,维护国家安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便显得尤为重要。预备役部队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开展军民融合的一项创举。预备役部队既为兵,又为民,既满足了国家的精兵战略,又可以有效保持军队的战斗力。预备役制度可利用各个地方的优势资源为有效提升军队的整体战斗力提供有力条件。

二、促进军民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时刻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军民融合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我军才能迅速发展壮大,并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时刻保持战斗力,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格局越来越复杂,我军需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如何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我军的最大价值是我们需要充分思考的问题。面对愈加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军要积极发扬优良传统,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之情,深化我军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内容,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重要思想,切实做好军民融合各项工作,为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军地联建。新时期的军地联建要实现专业化和模块化。军队要广泛吸纳地方的各种力量资源,比如地方的应急力量、科研教學力量、民营企业力量等等,不断拓宽力量的来源,并将这些力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使之逐步成为模块化,最终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预备力量建设模式。2.军地联训。军地联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夯实预备役人员的战备基础,提高预备役人员的战斗能力。军队要不断创新军地联训方法,比如,对预备役的训练方法可采用地方抽组训练和部队集训相结合的方法;对预备役人员的考核可采取将专业技能训练水平和实兵实弹演习训练考核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3.深化国防教育。预备役官兵有三个重要角色,走出军营他们是“军代表”、“宣传员”“教官”。预备役官兵在与地方单位、人员进行沟通时要积极宣传我国的国防教育,传授作战技能,切实将预备役建设和国防建设融为一体,为国防建设夯实后备力量基础。

(三)形成全方位、多领域融合的战略格局

新时期,居民融合要逐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融合的战略格局,比如,传统军民融合往往停留在后勤领域,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军民融合要向军事、政治和装备领域进行延伸,不能仅局限于对军队的生活和常态保障,而是要逐步形成应急应战一体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领域的居民融合正式开启,比如航天领域、海洋开发、网络信息产业等,在进行军民融合的过程中,军队要积极努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有效整合军队优势力量,确保其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为国防建设服务。

(四)逐步增强军队财务军民融合保障力

其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保障新路径。在新时期,军队财务保障体系的军民融合具有较高的战略高度,是构建军民融合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与国家财政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属于全局性的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找准军民融合保障新路径的突破口,切实做好财务保障工作。其二,建立以国有银行机构为平台的资金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军队对资金的管理缺乏失效性和安全性,各军如果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各地的银行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借助银行信息资源,利用网上银行系统,便可构建较为安全的资金防控平台,切实提高军队财务检查与监督的时效性,满足现代的军队财务管理需求,实现军队对资金收支的有效控制。其三,建立以应急应战需求为导向的随军银行及储备金制度。现代军队面临的任务往往较为复杂,如果在执行任务期间的资金需求量大,区域金融机构难以胜任财力保障工作,则需要设立临时性资金保障制度。

(五)借鉴其它国家军民融合先进经验

以美国为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军民融合模式。冷战期间美国实行的是“先军后民,以军带民”的模式,目的在于强化国防力量,维护霸主地位。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美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却给军工生产领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国防研发费用与实际产出不成正比。在新技术革命兴起之后,美国深刻认识到了“先军后民,以军带民”模式的弊端,开始实行“军民一体化”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军民融合不仅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还能有效实现军方、军工部门以及军工企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因此,新时期下,在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中我们要努力克服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中存在的军民条块分割、军民企业分离、军工行业垄断、投资渠道分离等问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军民融合新模式。

三、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

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创新引领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军民融合问题上重点强调了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建设。目前,世界范围内军民融合的最鲜明特点便是创新,各个国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战略部署,期望借助军民协同创新抢占军队科技革命的制高点。我国也不例外,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以科技为依托,逐步提高科技运用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科技强军的目的。其二,持续推进新型领域军民融合。近年来,许多新型领域的安全威胁逐步提升,各个国家正在逐步推进在互联网、太空、海洋等新型领域的军民融合,抢滩未来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其三,军民人才融合渠道逐步拓宽。人才融合是军民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逐步拓宽军民人才融合渠道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发展对军民融合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未来军民人才融合渠道将会逐步拓宽,从而为军民融合夯实人才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要充分认识到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支撑,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子跃.新形势下推动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J].国防,2014(01).

[2]丁锋.关于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考[A].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03.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队)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新时期思考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