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分析

2017-11-17 01:32金广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下肢静脉疼痛

金广群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分析

金广群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5月,筛选患者98例,根据入院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9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床上训练开展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内疼痛VAS评分水平、健侧与患侧膝盖下方周围周径长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疼痛发作、患者不依从、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早期下床。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手术;护理干预;下床活动

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伸长、屈曲扩张的血管病,多见于下肢大隐静脉,发生在下肢患者又称为下肢静脉曲张[1]。我国下肢静脉曲张发病率约为8.6%,年新发率0.5%~3.0%,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腔内激光术是常用的术式,但也可能出现皮肤淤斑硬结、血栓性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2]。部分患者因疼痛等原因,拒绝下床,卧床时间延长,从而影响下肢功能的康复,增加卧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医院尝试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之中,以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护理干预的成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7年5月,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入组。纳入标准:(1)血管造影诊断为静脉曲张;(2)单侧发病;(3)原发,未合并血管压迫综合征等其他疾病;(4)无手术史;(5)CEAP2-6级,达到手术适应证标准;(6)初发,初次接受手术治疗;(7)未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8)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2)拒绝参与研究;(3)无法耐受手术;(4)未达到手术适应证标准,或存在手术并发症;(5)认知精神障碍。入选对象98例,根据入院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9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24~65岁、平均(48.2±11.5)岁。BMI(23.2±1.7)kg/m2。左侧26例,右侧23例。CEAP分级:C2级5例、C3级25例、C4级10例、C5级5例、C6级4例。伴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发病诱因:重体力劳动31例,妊娠10例,便秘8例。吸烟22例。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32例,有周围神经病变史8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25~66岁、平均(47.1±11.2)岁。BMI(23.2±1.7)kg/m2。左侧26例,右侧23例。CEAP分级:C2级5例、C3级26例、C4级9例、C5级7例、C6级2例。伴有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发病诱因:重体力劳动32例,妊娠9例,便秘8例。吸烟23例。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35例,有周围神经病变史7例。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31例,有周围神经病变史7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BMI水平、发病诱因、CEAP分级、合并症、吸烟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辅助检查护理、合并症管理、术前康复训练、溃疡对症护理。择期手术,术前做好患肢保护,常规备皮。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进展以及下床活动情况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进展以及下床活动情况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健侧与患侧膝盖下方周围周径长差值(cm)观察组 2.4±1.1 13.4±2.6 2.4±1.3 1.4±1.1对照组 6.2±2.5* 15.9±2.6* 3.6±1.5* 2.7±1.3*组别(n=49)床上训练开展时间(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12 h内疼痛VAS评分水平(d)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n(%)]

1.2.2 观察组 安排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强调早期下床的重要性,及早下床活动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活跃气血,利于静脉回流;②传授患者床上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坐卧患肢摆动训练、深呼吸训练等;③非药物疼痛控制,包括情绪转移、看书、看电视等;④手术配合注意事项,手术在局麻、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对患者的配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患者有必要严格遵医,不要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表现,以避免干扰医师操作,减轻医源性损害;⑤及时主诉,若出现疼痛、肿胀等表现,及时通报以利于症状控制,避免病情恶化[3]。

(2)术后护理:①早期活动护理,休息6 h后,可开始患肢抬高训练,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适当足部小关节以及脚趾背屈伸训练,1日3~4次,每次20组;②早期可使用充气压力泵干预,每隔2 h充气2 h,压力最大为45 mmHg,最大压力持续时间11 s,持续2~3 h,以减轻下肢肿胀表现[4];③合理的利用冰袋减轻肿胀,95%乙醇与生理盐水1:8,-17℃,将冰袋围绕患肢半包裹式冰敷,主要覆盖在手术部位,覆盖范围为肢体围1/4,持续2 h[5];④疼痛控制,患者术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除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外,还需通过鼓励患者、要求家属陪护等方法,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耐痛阈。

1.3 观察指标

指标包括患者床上训练开展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内疼痛VAS评分水平、健侧与患侧膝盖下方周围周径长差值。不利于下床活动的因素包括肿胀、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疼痛发作、患者不依从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时间指标、VAS疼痛评分水平、长度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利于下床活动的因素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进展以及下床活动情况

观察组床上训练开展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内疼痛VAS评分水平、健侧与患侧膝盖下方周围周径长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

观察组急性疼痛发作、患者不依从、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导致患者下床活动较晚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包括疼痛、患者对下床活动担忧与恐惧、肿胀等并发症、乏力等,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早期下床创造理想的条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肿胀的危险因素控制较好,患者多在12~15个小时内成功下床,较对照组缩短了3~4个小时,成效显著。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下床活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恰好反映了下床活动时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其他学者调查结果显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多在24 h内下床,但术后早期卧床6 h是非常必要的,在术后6~24 h内下床不等,集中在12~24 h[6-7]。需注意的是,下肢静脉曲张可并发神经损伤、皮肤溃疡形成、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于术前已伴有此类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无疑更为困难,同时需要较长时间的伤口恢复时间,容易伴乏力等表现,增加跌倒风险,可以下床活动,但不应过早的进行行走训练[8-9]。

小结: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 谢建兴.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4-487.

[2] 刘锦新,韩伟,韦昭懿,等. 腔内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和复发率Meta分析[J]. 广西医学,2012,34(1):62-66.

[3] 杨广林,黄晟,樊强,等.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抗凝与否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4,23(2):74-77.

[4] 刘丹,陈嘉,刘立群. 医用弹力袜联合充气压力泵预防老年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的 meta 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035-4036,4037.

[5] 李颖,李海湛,林琳,等. 冰水混合物、碎冰及冰块3种不同性状冰袋局部降温效果的比较[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417-418.

[6] 王畅. 腔内介入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Meta分析[D].武汉:武汉大学,2014:1-3.

[7] 王柏峰.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80例术后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6.

[8] 侯桂英. 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247-249.

[9] 易淑明,陈烨,郑晓妮,等. 1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49-152.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First Ambulation Tim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

JIN Guangqun Department of Basic Surgery, Nanping Second Hospital,Nanping Fujian 3542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 of lower extremities first ambulation time.Methods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7, 98 patients were screen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each group 49 cases, 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aining time, ambulation time, 12 h postoperative pain VAS score level, below the contralateral and ipsilateral knee around week Jingchang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acute pain, patient compliance, factors not conducive to early ambulati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help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 surgery in early ambulation.

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 endovenous laser surgery;nursing intervention; ambulation

R473

A

1674-9316(2017)23-016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3.081

南平市第二医院基础外科,福建 南平 354200

猜你喜欢
下肢静脉疼痛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