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式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

2017-11-30 08:15邵旭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语文教学

邵旭东

[摘 要]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使其对诗歌有所感悟,并借助已有的阅读审美感受,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詩歌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感悟式教学;古代诗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1801

感悟式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从狭义上讲,感悟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提高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文本的能力的教学方式。

古代诗歌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含蓄蕴藉见长,很适合以感悟的方式进行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让学生有所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使其对诗歌有所感悟,并借助已有的阅读审美感受,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玩味诗歌语言之妙,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那么,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悟式教学呢?

一、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拿到一首新的诗歌,首先要看作者是谁。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对诗歌有了整体感悟,便可以更好地认识诗歌的价值和意义。王国维在《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一书中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品性修养,往往能使读者体味诗作的味外之旨。

例如,了解了鲍照所生活的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才能很好地体会其在《拟行路难》中所抒发的愤懑不平之气;了解了李清照南渡后的人生经历,才能理解词人在《武陵春》中抒发的“载不动”的愁情;了解了陆游所生活的南宋时代,以及因投降派把持朝政而使其报国之志付诸东流的愤恨,才能深刻体会《书愤》所抒发的感情。许多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所以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以达到对诗歌的整体感知。

二、入境明情,深入体味

诗歌以境界为上。每一首诗歌,作者在创作之时都会通过意象营造优美的意境,以表达感情。对学生来说,我们带领他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带领他们感受意境。通俗地说,就是暂时忘记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投入一个优美的想象世界中去,得到美的享受。要鉴赏诗歌,就要设身处地、沉浸其中,唯有如此,才能深刻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例如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一诗,我们在教学预设时可以作如下思考:

首先让学生分析首联: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就会明确开篇两句写了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的氛围,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分析颔联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种对照还可以看到诗人的什么志向?实际上,前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世人归家引出自己归隐,以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鹿门山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诗人此时完全被大自然所陶醉,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诗人在诗歌结尾以“幽人”的形象,彻底领悟了幽居独处的妙趣和真谛。

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歌时,就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同时贯通视觉、听觉和触觉,还原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深切体味诗歌的感情。此时,还要借助于吟诵,使学生进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从而徜徉其中,入境明情。这是感悟式教学中的重要阶段。

三、赏析技巧,咀嚼语言

在诗歌鉴赏的最后阶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抒发感情的手法和技巧,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涵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离开对语言的品析,就偏离了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以《登高》为例,作者常年在外漂泊,孤身一人,加之年老多病,内心孤独悲凉的感情非常深重。尤其在深秋季节,独自登高,远眺满山落叶、长江奔腾,自然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因此,借景抒情就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感悟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必经之路,也是由感走向悟的重要一步。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可以利用仿写或创作,引导学生实践。例如学习了杜甫的《登高》,就可以模仿着写作《秋日登XX山》等。仿写对于初涉诗歌写作的学生来说,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另外,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更好地揣摩和运用语言,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总之,诗歌是高雅的艺术。诗中人是敏感的,诗中情是丰富的,诗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去,通过阅读和感悟,体味诗歌背后的感情。

以上是感悟式诗歌教学的一般步骤,这些步骤也体现了诗歌鉴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鉴赏步骤,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语文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
古诗欣赏课在幼师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