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

2017-12-15 01:29姚国艳
江苏教育 2017年71期
关键词:木头人班会课德育

姚国艳

自由飞翔

姚国艳

自由教育;核心价值观;道德认知

一、教育背景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说:“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上的心向。”小学六年级的儿童对自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们普遍抱怨自己不自由,向往自由却缺乏追求自由的能力。帮助小学生明晰自由的内涵,学会理性地追求自由,是小学阶段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儿童立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教育,是此节班会课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二、教育目标

1.认识自由的美好,明确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2.理解自由的内涵,初步形成正确的自由观。

3.积极培养追求自由的意识和能力,并在生活中逐步养成完善自我的习惯。

三、活动思路

1.我爱自由。通过游戏体验、生活情景再现,引导学生们感受自由的美好,激发他们向往自由的愿望。

2.我不自由。通过展示问卷调查结果,引导学生们直面生活现状,明辨自由的内涵:从心所欲不逾矩。

3.我能自由。通过对“自由周末”计划的探讨,引发学生思考:有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编制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完成统计和分析工作;编制活动学习单;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完成问卷调查;搜集并积累关于自由的名人名言、名文名篇及经典故事。

五、实施过程

(一)我爱自由

⒈体验自由。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做游戏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木头人”的游戏吧!(集体玩木头人游戏。)

师:刚才当“木头人”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自由的感觉真好。(板书:自由)

⒉分享自由。

师:你有过哪些有关自由的经历?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自由真好!

⒊畅享自由。

师: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说:“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的幸福之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松心情,畅快地感受一下自由吧。

播放视频:《自由》(轻快的音乐背景,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草地上奔跑、游戏。)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自由真的很美好!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木头人”游戏导入,既拉近了师生距离,也自然导出课题;以生动的图片,唯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自由的情境,感受自由的美好,为整节课奠定了轻快的基调。

(二)我不自由

⒈你自由吗?

师:刚刚我们一起畅想了自由,不过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真的感到自由了呢?课前,我对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

师:看出来了吗?35.7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自由,52.25%的同学认为有时自由有时不自由,只有12.0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自由的。那现在小组间交流下吧,说说你们为什么觉得不自由。

学生自由讨论。

⒉你要自由吗?

学生自由讨论并小结 (“三想”):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⒊他们自由吗?

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可真是随心所欲啊,那这样的自由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请看图:

师: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自由?享受自由需要注意什么?

师预设(“三不”):

◆享受自由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为前提的。

◆享受自由是以不影响别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的。

◆享受自由是以不破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为前提的。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自由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不逾矩”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三不”: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不破坏世界。“三想”之前有“三不”,才能让我们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设计意图】基于儿童的德育才是儿童需要的德育。问卷调查显示了学生生活的现状,让学生尽情吐槽“不自由”,使课堂成为自由的课堂,学生本位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情境问题深入理解“自由”,懂得“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道理,形成正确的自由观。

(三)我能自由

1.行自由

师:问卷调查时有同学说自己的周末一点都不自由,今天老师给你一个完全自由的周末,没有作业,没有兴趣班,也没有父母的管束,你打算怎么安排呢?如何才能真正享受到自由的快乐呢?

小组间相互讨论并发言。

小结:合理计划和安排,会让自由时光更加快乐。

师:平时周末你一个人在家待过吗?如何安排的?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如何和父母沟通你的想法?

小结:当我们拥有自由时,需要拥有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能力、与父母沟通的能力等等。拥有的能力越多,我们可以选择的就越多,拥有的自由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德育理念,小组合作讨论“自由周末”计划,以“随心所欲不逾矩”为指导标准,引导学生达成“能力越多,选择越多,自由越多”的共识。

2.心自由

播放视频:《轮椅上的霍金》。

师:霍金自由吗?为什么?他为什么说自己是自由的?是什么力量让他能追求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的?

小结:他自强、谦逊、孜孜不倦……有了这一切追求自由的能力,才让他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无垠的宇宙!(板书:飞翔)

师:从眼下你的生活到未来你的人生,你最想要的自由是什么?该怎么做呢?

小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播放歌曲:《蓝莲花》

【设计意图】《轮椅上的霍金》是刚刚学过的一篇课文,学生对此很熟悉,用霍金的故事引发学生将对自由的理解由浅层的“行动自由”向深度的“思想自由”深入,效果更明显。

六、活动反思

(一)理解学生的德育需求,给予适合的养分

“自由”是什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自由”?起初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的自由是一种约束下的自由,如何约束、如何自律,是指导学生可以达到的行之终点。但是,这样的“自由”就是学生需要的“自由”吗?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真正的自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对此,学生是有认识基础的,他们已经意识到,“从心所欲”的自由不是越多越好。那么,我再教如何约束和自律,又怎会是学生需要的班会课呢?所以班会课的目标定位,需要班主任了解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德育需求,才能给予适合的养分。

(二)对话学生的德育生活,关注真实的生成

班会课要给予学生生长的养分,就必须精心预设。但知识终究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所以,班会课更要关注真实的生成。我在调查中得知很多学生周末要上各种兴趣班,认为自己不自由;但不上兴趣班,又会抱怨无聊。这不就是典型的“没自由要自由,给自由不会享受自由”吗?所以说,“自由是一种能力”。那么,小学六年级学生有追求自由的能力吗?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于是就有了这次班会课的“重头戏”:“自由周日”设计。交流方案的过程中,我没有简单地评价设计方案的好与不好,而是以“他们的方案你认同吗?”“有什么建议吗?”等问题穿针引线,试图唤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和补充,让学生在思考中关注生活中的问题,精彩生成,学会享受“真正的自由”,从而获得“能力越多,选择越多,自由越多”的认识和体验。

(三)追问学生的德育盲区,落实知行的统一

“自由周日”方案设计中,有学生打算“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我由此发起了追问:打算组织什么有意义的活动?如何组织?一开始,学生都愣住了。经过思考,学生才回答:“我可以安排大家去敬老院做义工。”我继续追问:“怎么安排?”一个女生说:“我建议他们策划一下:先拿出活动方案,确定哪些同学准备什么节目,再联系好养老院,查好公交路线,确定上车的地点和时间。”在这样的追问中,我试图通过沟通引导学生走出德育盲区,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班会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学生真实的当下生活,让“知”更深刻,让“行”更笃定。反思整节班会课,我认为班主任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理解并感同身受学生的德育现状、德育需求、德育盲区,与学生的真实学情、个体特质、当下生活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德育的真正“走心”。

G621

B

1005-6009(2017)71-0055-03

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木头人班会课德育
一、二、三,木头人(上)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玩的木头人游戏
奇怪的木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