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与评价*

2017-12-21 02:53贾文娟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室内空气体育场馆菌落

贾文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体育系,甘肃 定西 743000)

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与评价*

贾文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体育系,甘肃 定西 743000)

∶为研究体育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水平,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检测法(空气平皿沉降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甘肃省5所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环境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显示:5所院校中有2所检测结果轻度超标(合格标准为≤5000CFU/m3),其余3所检测结果均未超标。结果表明:甘肃省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卫生质量良好, 只有少数院校室内体育场馆受微生物污染较重。

∶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污染;微生物菌落数

根据标准ISO/DIS16814(2005),空气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真菌孢子、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相关的颗粒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1]。空气微生物会吸附于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上,微生物含量较高的大气生物气溶胶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皮炎、过敏等症状,同时会引起空气质量的下降与环境的恶化[2]。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室内工作、生活、运动的时间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将周边高校室内体育场馆作为主要的运动场所。因此高校体育场所的室内卫生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室内体育场馆的装修、管理、环境等因素却使其内的运动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于生活在校园的师生而言,校园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更加值得关注,然而目前对于高校体育场馆室内运动环境空气质量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对微生物的研究甚少,故本文主要运用空气平皿沉降法对甘肃省5所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进行检测与评价研究[3-5], 为从事室内微生物污染状况及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环境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为国家制定体育场馆室内环境污染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省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室内体育场馆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对与体育场馆室内环境微生物及室内微生物污染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搜集与统计,为该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2.2 专家访谈法

分别访问 5所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走访相关部门部分专家征求意见,并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5]确定相关的运动场馆空气卫生质量检测指标, 选取生物性菌落总数作为检测指标。

2.3 实地检测法(空气平皿沉降法)

2.3.1 仪器∶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恒温生化培养箱HPS-280。

2.3.2 采集对象∶ 通过走访与查找确定测试目标并进行预测试,经过对部分高校室内运动场馆预测试可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最终选定测试学校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各馆内均设有排球馆、篮球馆、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且占地面积均在1000m2以上的综合性室内场馆,前后两侧均有通风窗户、灰尘过滤网等简单通风设备。

2.3.3 采样点的选择

样品的采集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30-2000要求进行∶首先根据现场大小,选择5 个点为采样点(室内墙角对角线的交点为 1 点, 其交点与4 个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外 4点);采样高度为1.2-1.5m ,并且远离墙角1m ,尽量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6]。

2.3.4 检测方法

在选定的5 所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定时定点测定,每天在每个采样点测量3次,根据高校内教学及运动高峰时间分别安排早上10∶00与12∶00(点1)、下午3∶00与5∶00(点2)、晚上7∶00与9∶00(点3)[5]。采用空气平皿沉降法测定细菌、真菌总数,取普通营养琼脂(NA)培养皿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皿在采样点放置5 min ,采集细菌时使用 NA 平板,倒置于36 ℃±1℃培养箱

(HPS-280,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造)培养 48 h 计数;采集真菌时使用 PDA 平板,倒置于28 ℃培养箱培养72 h 计数[7、8],计算其菌落总数。

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3)=N×50000/(A×T)。

注:N表示所有平皿菌落数,T表示平皿暴露时间(min),A表示平皿面积(cm2)。

2.3.5 评价标准

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空气细菌总数合格标准体育健身场所为≤2500CFU/ m3[5]。

2.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均基于Windows XP操作平台,运用Excel、Word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制表,每项测试指标数据统计后求取平均值,结果均为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表2 甘肃省5所院校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比较

表2 甘肃省5所院校不同时间段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比较

注:* 代表细菌总数超标,△细真菌总数超标。

时间 样品份数 n 细菌总数(CFU / m3) 真菌总数(CFU / m3)点 1 150 50 8111.43±130.11* 42.37±21.26△点2 150 50 3165.33±80.23 111.25±37.20点 3 150 50 6925.54±117.41* 60.18±29.15△

3.1 不同时间段体育场馆室内空气中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与点2相比,点1和点3均超标,表明甘肃省高校室内体育场馆中早晚的细菌总数明显高于下午,且早上最高;而早晚的真菌总数明显低于下午,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总数与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均相关,并与湿度成正相关趋势,而真菌数量却与湿度成负相关趋势,据此推断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早晚温差、湿度变化的结果。也有研究表明,室内娱乐场馆内风速也是影响室内菌落总数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早晚风沙较大,且检测时间又安排在初春3、4月份,此期间风沙是一年中最大的季节,还有研究表明室内健身场馆内活动人员的数量越多,环境中菌落总数也越多,西北初春3、4月份早晚室外温度较低,选择在体育场馆内活动人数也是一个昼夜中最多的时间段,因此甘肃省高校室内体育场馆中早晚细菌总数较多,而下午的真菌总数最多。

表3 甘肃省5所院校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比较

表3 甘肃省5所院校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比较

注:* 代表细菌总数超标,△细真菌总数超标。

采样点 样品份数 n 细菌总数(CFU / m3) 真菌总数(CFU / m3)西北师范大学 450 150 9457.54±108.37* 99.65±102.31△甘肃名族师范学院 450 150 4065.84±74.43 48.41±87.35天水师范学院 450 150 7561.53±115.64* 104.77±125.18△陇东学院 450 150 4867.44±90.31 49.20±37.2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450 150 4295.11±42.28 35.11±40.17

3.2 不同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与比较

据表3显示,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标准和《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卫生标准参考值》,就细菌总数而言,甘肃省5所高校室内体育场馆空气均已未达到清洁空气标准,其中有2所院校细菌总数大于5000 CFU/m3,均已超过普通空气标准,属于轻污染空气,其他3所院校均未超标;5所院校有2所院校室内体育场馆空气中真菌数量超标,其余3所均未超标。由于甘肃所处地域与特殊气候、检测时间的选择、馆内设备陈旧、缺乏高层次专业管理人员等因素,造成甘肃省5所院校室内体育场馆空气未达到清洁空气标准,甚至有2所院校已达到轻度污染标准,原因可能在于这2所院校的学生人数最多,室内微生物的来源增多,致使微生物总量上升。

4 结论及建议

4.1 甘肃省5所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早晚较多、真菌总数下午较多,且有3所院校未超标,属普通空气标准,但有2所属轻度超标;表明甘肃省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卫生质量良好, 而只有少数院校室内体育场馆受微生物污染较大。

4.2 甘肃省高校室内体育场馆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能归咎于甘肃所处地域与特殊气候、微生物检测时间的选择、馆内净化消毒设备不健全、缺乏高层次专业管理人员等因素。

4.3 为有效消减室内体育场馆空气中生物性污染源的含量,针对甘肃省的地域分布及气候特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增加通风过滤设备的清洗更换次数、定期进行二氧化氯的化学熏蒸、安装反射性紫外灯等设备,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或将其杀灭。

第二,严格遵守合理的打扫方式、控制进入场馆内活动的人员数量。

第三,主管部门应加强体育场所空气卫生微生物监测管理。

[1]孙平勇,刘雄伦,刘金灵等.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11)∶ 336-340.

[2]李艾阳,孟志航,席劲瑛,赵树理.典型高校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分布特征[J]. 环 境科学学报,2015(11)∶20-25.

[3]张大超,张云凤.高校室内体育运动环境空气卫生质量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12)∶104-109.

[4]周波,周超.长沙市经营性健身房空气质量与噪声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10)∶16-19.

[5] GB/T18883-2002.GB/T 17093-199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

[6]方敏.2004 年武汉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12)∶263-265.

[7] GB/T18204.1-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8]覃羽乔,陈绍运.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及卫生学指标研究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5(12)∶864-866.

[9]张进.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与卫生标准建议值[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7)∶248.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Indoor Air Microbial Colony Count in College Sports Venues

JIA Wenjuan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ngxi 743000, Gansu, China)

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首批立项课题,《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室内空气质量现状、问题及监控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2014]GHB0324。

贾文娟(1982-) ,甘肃庆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猜你喜欢
室内空气体育场馆菌落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TTC在菌落总数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基于图像识别的菌落总数智能判定系统研制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空调节能浅析
自然通风策略对高校宿舍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第Ⅱ代新型高原建筑室内空气处理系统——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解决青藏高原居民供氧问题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