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及策略探寻

2018-01-03 10:41黄文彬李云婷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实证分析

黄文彬 李云婷

摘 要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高校理工科大学生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上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在问卷调研基础上,对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做好就业前准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及正视就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就业心理 实证分析 策略探寻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7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important forces in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oday's social diversification, colleg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e some challenges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e-employment preparation, career planning, strengthening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facing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Keyword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sychology; empirical analysis; strategy exploration

在社會快速发展的今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的心理状况和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相比较而言,理工科大学生有着自己特殊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其特殊性。社会和高校应该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其客观正视就业环境,实现心理上建立健康正确的择业观念,行动上积极向上、勇于创新。

1 调研对象及方法

对象:上海市三所理工科学校学生。共计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65份,有效率96.5%。

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问卷涵盖了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就业的期望、就业环境评估、就业准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

2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

将问卷按照性别和年级进行了分类统计,梳理出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呈现出的一些问题。

2.1 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不够充分

全面了解就业信息、正确评估个人能力,可以帮助自己调整就业心理。对于目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大多数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一般,从大一到大三对应的百分数分别为:52%、42%、44%。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所对应的百分比大一到大三分别为:33%、33%、34%。由此看出,大三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和大一大二基本相同,这表明了他们并没有切实地去了解就业问题。

2.2 应对就业所做的准备工作不足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就业前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帮助应届大学生成功就业。调查时发现,面对就业焦虑问题,大一学生仅占4%,而大三学生增至22%。毕业生会有更大的就业压力,也需要更充足的准备。

在校兼职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让大学生提早了解工作内容,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职位。大多数大一年级学生没有任何兼职的经验,选择这一项的学生占到了76%。有相关专业的兼职经验的学生由大一级的4%上升到了大三级的14%,表明大三学生更加注重相关专业经验的积累。

就业中,除了专业知识,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也是用人单位考虑的条件之一。那么学生们更为看重团队意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自学能力中的哪个呢?大一年级学生更为看重适应能力,所占比例为53%。大二和大三学生更看重自学能力的大二大三学生稍微多一点,分别为29%和28%。

对在校期间学生所做的具体就业准备的调查中发现,考过与职业相关的技术证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少,低于10%,而更多的人听过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所占比例近30%。

2.3 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了解不够深入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了解和选择职业。首先我们调查了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看法。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这项选择,大一、大二、大三所占比例分别为24%、21%、11%。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的比例分别是大一为19%、大二为42%、大三为37%。这说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什么时候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是合适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一学生选择开始就业指导工作的年级均匀分布在三个年级,而大多数大二级学生希望从大二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大多数大三学生希望从大三开始有具体就业指导。

当前,很多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学校有创业的相关活动或者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这说明了他们有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或者有参加过相关的活动。

2.4 对工作待遇及环境要求的分析

专业和职位对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情况下,总会出现所学的专业和用人单位的职位有出入。调查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希望可以找到和专业对口的职位,他们认为这样才可以学以致用。

哪些条件会影响学生们的就业选择呢?在父母意见、所学专业、个人兴趣、工作条件(工资、环境等)这四个选项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个人兴趣、工作条件会影响自己的选择,比例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55%、42%、35%和35%、46%、32%。

在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工作机遇和前景、地区是否发达中,大部分学生更加看重工作的机遇和前景,所占比例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57%、75%、56%。

2.5 性别对就业心理的影响

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男生和女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将性别作为一个条件进行区分。在调查理工科学生的就业优势这一题中,男生比女生更加看重实践能力强,比例分别为30%和17%;而女生比男生更加看重就业面广,比例分别为34%和22%。

在看待专业和职位对口问题的选择中,男生表现得比女生更加有勇气,大部分男生选择了认为会造成困难,但是可以克服,这部分男生超过了半数,占比52%。同样有超过半数的女生表现出来良好的适应性,有57%的女生认为专业和职位不对口是一种普遍现象,她们认为自己可以很快适应。

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问题的选择中,女生更加依赖网络,有64%的女生选择了从网络途径获取就业信息,而男生仅有34%。同时女生不相信广告传单,没有女生选择这一选项,而男生却相反,有28%的男生认为传单也是可信的。

3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应对策略

3.1 做好就业前准备工作

所谓的就业准备是指学生在心理、经验和技能上对自己理想的职业做相应的准备。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理工科学生在这些方面都略显不足。

高校应该针对毕业生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侧重经验和技能上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兼职、实习机会,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收集、整理后信息及时发布到相关网站或者通過张贴海报的形式通知学生。二是注重毕业生心理上的调节,应该增开心理辅导方面的讲座,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鼓励学生保持自信、积极的态度。

就学生本身而言,应该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理想职业所需专业技能及其他通用技能。

3.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信息,全面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助于大学生做出更好的就业决定。学校应该增开一些求职技能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全面了解就业信息的重要性。并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增加学生实践经历,提高其实践能力。此外,也可以组织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与即将毕业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以此解决学生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焦虑。

就学生本身而言,应该从入学开始,在就业老师指导下,思考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收集当前的就业信息及就业状况的分析资料。一方面,学生可以咨询相关有经验的人,如:父母和老师。同时也可以多向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学长学习,多看看专业以外的书籍,借此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内的专门机构或者相关网站去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和就业状况分析报告。

3.3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其次,学校除了开展宣讲会,及时张贴各种指导工作的宣传海报。建立负责收集、整理及发布就业信息的机构之外,还可以组织企业校园招聘宣讲会,增开相关求职技能培训方面的课程等。

最后,自主创业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国家和高校也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理工科学生开始关注自主创业。对此,高校应该继续健全相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同时,可以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知识以及培训方面的课程,并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创业类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成立相关机构,负责检验每份创业方案的可行性,并将切实可行的方案投入实际应用中。

3.4 引导学生认同就业个体差异

首先,个人兴趣和工作条件是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就业机会多和就业前景好的就业地。据此,学校应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专业与职业对不对口的问题,让其认识到现在社会职业与专业不对口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同时,多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多开展相关宣讲会,积极开展贫困地区支教和调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项目就业,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应征入伍等。

其次,性别不同也带来就业心理上的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一些问题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要在一些就业问题培训方面应该将男女生分开进行。学校在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培训时,对女生更应该提供一些心理辅导培训,如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游戏,帮助其明确目标,消除压力,保持自信乐观的就业态度。

参考文献

[1] 权方英.大学生就业心理资本的缺失与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

[2] 张建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育现代化,2016(20).

[3] 左春雨,刘嵩晗.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16(4).

[4] 高艳,乔志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内部关系:质的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6(11).

[5] 张德兰,杨希.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招生就业,2014(5).

[6] 权良嫒.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调适方法[J].文教资料,2013(24).

[7] 曹绍平.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6).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实证分析
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高校辅导员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