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探析

2018-01-03 10:41丁红平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校大学生阻力

丁红平

摘 要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后,高校毕业生就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变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没有随之提升,这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很大的关系。因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本文探析高校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就业能力 阻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86

Abstract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college graduates have increased sharply, and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so increased, but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not been improved, which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cannot be improved, so they cannot find the ideal job in the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inds new ways to solve th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resistance

2010年,我國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70万;短短几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100多万!教育部披露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20万。怎么使学生从众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高校都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由《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可见,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必走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概念是由英国学者Beveridge在20世纪处提出来的。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是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把就业能力分成的五个类别。[1]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与澳大利亚商会联合发布的《未来技能报告》中指出就业能力就是指“就业和创新的能力”,它应当包括以下八种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技术、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的郑晓明在2002年提出就业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谢志远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4]曾湘泉、宋国学、刘敏榕等人都对就业能力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凭借自身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灵活应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变化,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适应工作的一种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激增,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都是专业不对口。专业不对口,部分是因为学生本身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更多的是因为凭借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凸显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的不足。

2 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阻力探析

2.1 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凭借自身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灵活应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变化,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适应工作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在相关课程中可以获得外,还需要一定的锻炼。相比较农村富余的劳动生产力,政府部门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忽视,这就导致了部门高校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业能力一定能够上升。

2.2 高校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高校,我们不乏听到学生议论:“我想去那个公司实习,可是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得那么紧凑,没时间去实习”。这说明部分高校现行课程安排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学生无法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途径,到理想的公司,合适的岗位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据调查表明,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自己课程设置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由于高校本身的硬件改进的速度跟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导致师资不充足、课室不充足等等,只能将学生毕业这一年的时间也安排了比较多的课程。

2.3 高校设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少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大部分高校根据教高厅2007年颁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两门课程,此外没有任何其他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课程,而且每门课程只安排20个学时。显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仅仅只是40个学时,明显不够,学生无法从这短短的课程中学到自己所需的实用知识。虽然一般高校都有见习或者实习,但是很多都是空有其名。学生只是仪式地去闲逛一圈,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

2.4 课程教师专业性不强

就业能力是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因此,作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两门课程的专业教师,需要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同时还要在就业这领域有一定的建树,才能在教授课程时,使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由于师资稀缺,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大部分不是专门从事这领域工作的教师,也没有经过很严格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上这两门课程的教师直接就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而有些辅导员老师根本没有从事过就业工作,也没有跟企业有过接触。这就导致大学生从这两门课程中学到的实用知识更少,或者根本无法学习知识,更不说给予学生一个全面、专业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5 优质企业不愿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一直以来,政府对于企业的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比较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一块,政策法规比较少。因没有政府的监管,很多优质的企业因担心实习生拖慢其生产流程、因意外事故问责、回报率低等问题,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在高校,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议论:“我想去那个大公司实习,可是他们不招收实习生”。在没有企业协助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因为个人本身的能力问题,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岗位进行实习,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3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新思路

3.1 政府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进行

欧盟在1998年的《就业指导方针》上指出欧洲就业策略的第一要素是“提高就业能力”。如加拿大建立Co-op教育协会(CAFCE)、国家Co-op教育鉴定委员会。加拿大以法律地形式强制性地规定了企业、学校、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法律保障。[5]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我们国家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法规,但是对于不采取措施执行的企业及学校没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同时,对于积极制定措施执行的企业及学校也没有一定的激励措施。因此,政府除了对于不执行国家政策的企业及学校进行批评外,还应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积极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其不断地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出谋划策。同时,对于经费不足的高校,政府在财政上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其能够有足够的经费配备足够的资源。

3.2 高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把握大方向,是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则是政策的执行者。在大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规章制度与建立组织机构。如美国东北大学在政府的大政策指导下编辑制定《合作教育手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成立Co-op教育理事会、教育与职业发展行动部(CECA)、Co-op学生理事會等机构,从制度上保障Co-op教育的实施。

3.3 高校应该配备足额的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大、严峻的任务,大部分高校只是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两门课程,因此这两门课程承担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任。为了能够使这两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保证高校就业指导指导课程专职人员配备,同时提高兼职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这样的配置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3.4 高校合理安排课程

毕业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学生可能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对于各方面都比其他学生略输一筹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些地方的二本院校,他们有时能够跟一流本科高校的学生竞争,有时候得益自己学校安排的课程少,能够早日参加实习。那么,高校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尽量前面三年里安排课程,在第四年尽量少安排课程或者不安排课程,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作准备去应聘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5 企业建立接收大学生实习的责任机制,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场所

虽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对社会负责,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每个企业在成长初期,都接受了社会一定的资助!那么,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就要回馈社会。社会优质企业,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享受了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应该积极与学校进行对接,肩负起接收大学生实习的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在享受了权利同时,相应地承担起一定的义务。

4 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7年科研基金项目青年类,2017qn06

参考文献

[1] 刘济勇.大学生择业与就业体制创新[M].江苏:现代经济探讨,2005.2.

[2] DepartmentofEducation,ScienceandTraining,CommonwealthofAustralia.Employabilityskillsforthefuture[EB/OL].http://www.dest.gov.au/NR/rdonlyres/4E332FD9-B268-443D-866C-621D02265C3A/2212/.

[3]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4]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90-92.

[5] 杨刚,杨虹.加拿大滑铁卢大学Co-op项目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湖南: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6):149-15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校大学生阻力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猪猴跳伞
阻力伞在短跑训练中的运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