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构建

2018-01-10 17:16王向辉
新闻爱好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媒体人文精神构建

王向辉

【摘要】在自媒体热潮中,人文精神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文化生态下,人文精神构建面临着个人主义与价值引导、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的多重挑战,由此,应该充分强化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倡导自媒体用户和网络技术平台的行业自律,健全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法制建设,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构建自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自媒体;人文精神;构建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在普通民众中引发了传统文化的热潮,冠军获得者武亦殊更是成为全民网红。这被称为网络技术时代的一股文化清流。在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上,依然是各种信息杂乱纷呈,奇闻逸事屡见不鲜,众声喧哗,甚嚣尘上,热闹非凡。每一个人都是资讯的独立获得者,都秉持着自己的价值判断,“自媒体”的热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重构着社会的形态,触角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变得陌生。人们不再被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把控的“统一”声音,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正在削弱,人文精神遭遇了更大的困境,令不少文化坚守者倍感焦虑。面对汹涌而来的自媒体热潮,人文精神的构建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新的文化生态下如何构建人文精神,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的人文生态

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网络,普通大众借助网络可以简易、便捷地生产并传播内容,成为自媒体的积极参与者。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加,微博、微信、直播、论坛等网络平台正被人们普遍使用,成为民众用来发布所见、所闻的事件或者知识的重要载体。自媒体日益形成热潮,并在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掀起波澜。

自媒体的传播是一种个人化的传播。它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而推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改变。在自媒体的语境下,媒体形式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特征不同于传统媒体,从而导致民众对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并具有偏好性,最终改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生产和特征。于是,自媒体语境下的文化生态便具有了新的特征。

特征一,高雅文化小众化。在自媒体热潮中,“人人即媒体”,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网络世界的文化生态与每一个参与者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据调查,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73.7%;在学历结构上,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所占比重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1]从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看,大多数网民更加青睐即时通信、网络购物、娱乐游戏等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而富于文化内涵、强调艺术修养的高雅文化很难吸引他们的关注。在当前的自媒体平台上,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关于高雅文化、人文关怀的信息内容,但曲高和寡,吸引的仅是那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且热衷网络的少数人,形成了高雅文化的小众化传播圈。

特征二,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主体的个性化,必然导致自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通俗化、趣味化。在自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控制地编辑、发布、传播信息,具有较强的自由度。信息发布主体的个体差异,素质优劣不同,品德高下有别,必然带来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参差不齐。自媒体的内容芜杂和疏于监管,更加突出了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使传播的内容体系散乱,缺乏深度。

特征三,价值标准多元化。在自媒体用户的精神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权威与等级被消解,信仰、习俗、道德、法律的约束感弱化,虽然获得了情感表达和个性释放的自由,但是极易迷失于信息和欲念的海洋,极易依从周围群体的价值标准。因此,在自媒体的语境下,社会阶层的混杂,社会文化的多元,以及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了价值判断失衡、价值标准多元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往往容易产生“网络暴力”,极为不利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构建人文精神面临的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学术界一直高度关注人文精神,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层面、多视角的研讨,对人文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关于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者虽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基本都认可追求理性、强调自由、实现终极关怀的特质。比如,袁伟时把人文精神概括为五个方面:重视终极追求,执着探求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否定神和神学对人的束缚;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在肯定人欲的合理,反对禁欲主义的同时,亦反对人性在物欲中汩没;谋求个性解放,建立人际间的自由、平等关系,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宗法等级关系及与其相应的意识形态束缚;坚持理性,反对迷信、盲从和认识领域的强制服从。[2]朱立元把人文精神概括为:对人性的全面关怀,对人的全面价值尤其是精神文化价值的格外关怀;不仅给予现实关怀,而且予以终极关怀的思想观念。[3]自媒体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对话语权、舆论权的控制,赋予普通大众舆论自由、表达自我的权利,体现出对个体的充分尊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自媒体的特有属性及其信息传播特征,使它对当下的人文精神构建呈现出全面的挑战。

个人主义与价值引导的矛盾。在自媒体的语境中,个体民众以极低的成本、极简的方法参与到社会舆论的形成中,并得以畅所欲言地表达个人观点,是个人主义的生动呈现。但是,信息传播的匿名性、开放性,导致大量非科学、非理性的观点和知识进入传播领域,且因为其“圈子化”的传播途径,更具隐蔽性、煽动性。同时,自媒体缺少“把关人”的存在,传播的知识和信息未受到有效审查,从而变得真假莫辨,无所适从。虽然个性自由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但人文精神的内涵显然要更加深刻和丰富。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除了对人作为个体的理解和尊重外,更重要的是人对自身本质、价值理念的理解和追求;不仅关心个人的主体性,而且关心人类的整体性;不仅关心現实世界,而且关注终极关怀。构建人文精神,需要面对自媒体领域芜杂多样的观点和思想,正本清源,明辨是非,重构现代人的精神信仰和终极关怀,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引导。endprint

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在自媒体的语境中,草根与统治阶层、精英阶层相对应,在自嘲的同时又带有自负的身份标识。因为草根文化的驳杂,虽然对权威的质疑和对个体的尊重具有启蒙的意味,但更多的是自轻自贱的嘲弄、简单直接的表达和个人立场的评判,摒弃了崇高和思考,放逐了责任和担当,一些思想的糟粕免不了沉渣泛起。从草根文化的积极方面来看,和精英文化具有互补性。但精英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创造,更加强调作为社会个体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承担着教化民众、启迪思想的职责。从本质上来看,草根文化的兴起与精英文化的传承处于对立的位置。在自媒体的热潮中,那些勇于坚守的精英知识分子必须找到支撑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支点,经受住各种理论与观点的冲击和洗礼,依靠出众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担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使命。

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的矛盾。自媒体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特征,其传播的信息受个人的素质、心情、生存状态等影响很大,大多是一种感性的、个性的、散乱的表达。因为感性表达的缘故,民众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表达或者传播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而产生一些具有负面色彩的网络行为,如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恶搞、网络水军等。在网络舆论的裹挟之下,人们的道德感和好奇心极易被利用,最终演绎成极具影响力的网络事件,理性的声音变得极为微弱。理性思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以证据和逻辑推理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遇到的事物或问题进行思考。构建人文精神离不开理性思考,而自媒体语境下感性化、便捷化、欲望化的信息表达,使人们与理性思考渐行渐远。

三、构建人文精神的可能性及途径

(一)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虽然自媒体的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府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但在我国现有的舆论生态下,政府的声音和主流媒体的传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群众信赖度较高。主流媒体要坚定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在社会文化领域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导向作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载体,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其次,要强化文化类节目的感染力,打造文化精品。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了增强比赛的趣味性、参与性,采用了追逐赛、争霸賽等多种比赛形式,吸引了不同类型观众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栏目,通过“有故事的人”和“有情感的读”,传递真诚的情感,品味文字的优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内心。再次,要与网民形成良好互动,消除距离感。《中国诗词大会》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去传播与营销,注重挖掘人物话题开展栏目营销,细微改变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黑龙江卫视的栏目《见字如面》,也同样注重网络平台的推广和营销,吸引网民参与其中。这些在普通民众中掀起热潮的文化类电视栏目,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利用“意见领袖”,引领自媒体语境下的人文精神

作为信息爆炸式涌现的网络世界,“意见领袖”对网民们的影响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面对众多真假难辨、理念相悖的信息,网民往往变得心无主见,在表明态度、采取行动时极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最终形成对某一事件的公共舆论。在自媒体的热潮中,有不少网络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意见领袖”的存在。网络空间的人文精神构建,“意见领袖”的引领至关重要。通过“意见领袖”在网络空间的引领和倡导,抵制网络世界虚幻、杂乱的价值观肆虐传播,提升网络舆论的正能量和影响效力,增强人文精神的构建力量。2012年12月21日,知名的互联网品牌《罗辑思维》上线,主持人罗振宇分享个人读书心得,介绍经典书籍,启发独立思考,影响日益加剧,成为自媒体时代引导大众阅读经典的成功范例。[4]同时,还应该鼓励那些知识修养高、理论见解深刻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网络空间中,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的重要力量,传播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推动自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构建。

(三)通过行业自律,倡导自媒体平台加强人文精神

在自媒体时代,虽然用户个体对信息具有自主性,但是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媒体提供商依然具有控制、引导作用。2016年4月,百度、新浪、搜狐、爱奇艺、乐视等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共同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提出要完善平台内部管理制度和内容审核机制,对网络直播进行自查自纠。2016年10月27日,全国首个官方指导下的省级自媒体联盟——上海自媒体联盟正式成立,发布了《上海自媒体联盟自律公约》,该公约突破性地提出“自律的自媒体”,提出要严格自律,弘扬正能量,促进自媒体的健康发展。通过自媒体用户和网络平台、网络媒体提供商的行业自律,引导自媒体用户和平台发布积极健康的知识和信息,主动担当起网络空间的文化建设重任,进一步丰富自媒体语境下的人文精神构建。

(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制自媒体的人文精神建设

由于自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的媒介理论和控制手段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存在着天然的监控难题,因此,如何来规制自媒体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自媒体运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法律问题,如虚假信息的发布传播问题、违反稿件转载规范问题、涉嫌刑事犯罪问题等。[5]同时,也存在少数自媒体用户违背基本准则,甚至以违反伦理、突破底线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普通的道德标准和行业自律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因此,要不断建立、完善和监督执行各项法律、制度及管理措施,对有悖于人文精神的信息和内容加强管制,惩治违背法律、突破底线的网络行为,为网络世界的人文精神提供法律保障。2014年8月7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微信使用明确底线,明确了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为加强网络谣言治理,《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通过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引导、规范自媒体用户的网络行为,这样为自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自媒体带来了舆论自由,也带来了信息的爆炸、草根的狂欢。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人文精神的时代。当笑声取代了理性的思考,知识变得娱乐化、欲望化、碎片化的时候,思考便远离了人类,人文精神的形势便更为严峻。文化的救赎源自人类的自我反省。在自媒体语境下,我们需要保持冷静,深入思考,通过国家、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多方举措,重新扬起人文精神的大旗,构筑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EB/OL].http://www.cac.gov.cn/cnnic39/index.htm.

[2]袁伟时.人文精神在中国:从根救起[A].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C].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186.

[3]朱立元.试论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J].学习与探索,1996(2).

[4]许阳阳.当经典阅读遇上自媒体时代:关于《罗辑思维》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5(5).

[5]张淑华,赵玲瑜.在“自在”和“自觉”间寻求“自治”:“自媒体发展实践与理论探索”研讨会综述[J].新闻爱好者,2015(8).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编校:郑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人文精神构建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