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诗词教学

2018-01-11 00:13王瑶琴
新一代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教学设计古诗词

王瑶琴

摘 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创新路径思考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古诗词教学设计以及创新路径的策略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设计 创新路径

一、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之语言美

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拓展体验,细细品味。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草》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我们可以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赏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

“春风吹又生”一句较易理解,我们可以请学生自由上台,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问大家对黑板上的画满意不满意,于是有学生提出没有画出春风,提出意见添画风后,又有学生指出风是无形的,应从小草被吹弯了腰来表现……在活跃、充满生机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理解了诗意,感受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三、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四、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学中,在学习新知识时,老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知识迁移,和知识的活学活用,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先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诗,同类型的诗一般表达的情感都差不多。送别的就离愁、不舍。再仔细的阅读诗歌内容寻找其它情感。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开课时联系乐府诗《江南》,联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对诗歌感情进行理解。本诗是送别诗,表达的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友人的眷恋与不舍,学生就可以理解本首诗的情感了。

五、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古诗词语言简短,意境深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再去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我让学生联系课本上的图片进行想象,学生在想象中就能感受到诗人孤独凄清悲楚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诗人作诗大多感情比较含蓄,要想在理解诗歌的感情轻松一点,就要结合创作的背景。例如杜甫的《春望》,就是在安史之乱,时局动荡不安,自己年老无依的情况下写的,表达的自然不会是风花雪月,而是离乱,国破家亡之苦。

通过对中華古典诗词的学习,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帮助学生实现审美格调的增进。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它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红华.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思考[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9):55-56.

[2] 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3):69-7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教学设计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