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12 14:09赵旭东
关键词: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全科

赵旭东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全科医生作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实施大健康战略,普及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保障。但目前国内建立全科医学专科的综合医院较少,学科建设基础差,师资匮乏,投入不足,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全科医学人才不足。全科医学人才教育水平不高与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成为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所以,探索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同时对标国际标准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创新模式,大力培养能够满足社区全科医疗需求的全科医师人才,对于提升全面健康、弥补基层医疗短板、推广分级诊疗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基本概述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指的是,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重点围绕提升全科医师综合素质,结合国内实际,开展创新培训新模式,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学科建设,其已经受到国内外专业机构的认同和同行的普遍称赞。

2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基本内容

2.1 强化学科建设

科室以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标国际标准进行管理,以增加患者依从性,提升诊疗水平,改善医疗体验为出发点,通过精准学科定位、发挥学科优势,改善医疗流程,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出色的服务,过硬的质量,在临床持续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全科专业人才队伍和师资团队,极大地促进了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全面化。

2.2 创新教学体系

现阶段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临床和社区分离、理论和临床脱节的现象。根据国家培训大纲,以早进门诊、早进临床、早进社区、早进基层为原则,打破原有机制使住院医师提前接触门诊和临床,提前开展社区实践,更加明确择业要求和方向,熟悉社区岗位能力需求,坚定理想信念[2]。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医教协作与同步,建立完善“融贯交叉、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将全科医学“理论、临床和社区”三阶段模式改造为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交叉、社区实践和临床实践相互交融的新型培训模式。开发以全科医师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重点课程,全科医师执业必需素质和技能贯穿培训始终。

2.3 组建教学团队

为全面提升社区医生教学和临床医疗能力水平,全科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医疗机构协同,在全科学科中将社区全科学科发展纳入其中,全科专家定期进社区指导,同社区共享部分医疗资源,邀请他们积极参与医院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协助提升社区医生专用能力[3]。建立健全“H-C即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实践基地一体化”教学、管理协同体制机制,推进管理制度统一化、全科教学团队一体化,教学质量考核量化、门诊教学创新化、培训计划安排科学化等。社区全科医师不仅提升了临床实践水平,又增强了师资教学能力,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现象。

2.4 创建教学模式

为转变专科替代加轮叠转全科培养现状,全科医学科建立导师库,主要推荐专职高素质、高年资全科教学导师、专科临床导师和社区导师,全程对住院医师实时教学指导。培训基地建立跟踪管理模式,搭建导师同住院医师“一对一”教学平台,重点提升专业素质和开展个性化培养,紧扣全科专业方向,培育临床思维,为今后医疗技能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注重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社区导师加强妇幼保健和社区诊断指导。专科临床导师加强住院医师轮转期间的技能培训。

2.5 建立核心课程

按照全科医学培养架构要求,综合全科医师培养核心要素,全科创新了新课程体系。一是分层递进: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年级的住院医师进行分层教学,设定差异化教学目标、计划和要求。一年级主要培养临床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要求每次接诊时间为25~30 min;二年级主要培养临床决策、思维能力和适宜技术,要求每次接诊时间为:20~25 min;三年级主要培养综合能力、执业能力和职业构架,要求每次接诊时间为:15~20 min,全科住院医师具有独立治疗患者能力。主抓岗位胜任力,逐步建成符合国内实际,对标国际标准,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3年滚动,记忆强化、循序渐进,确保住院医师结业后能独立处理社区80%以上医疗健康问题[4]。

2.6 提升应诊技能

全科医学主要治疗多发病、常见病[5]。因此门诊、诊治能力较为重要,门诊教学向来是国内医学教育短板。全科从弥补门诊教学不足入手,多层次、多方位创新门诊教学手段,要求住院医师每周社区门诊和全科门诊轮换并逐年增加,全科老师同社区老师协同带教。通过医院加社区密切协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确保教学连续性和协同性,贯彻全科学科服务理念,同时能够极大地锻炼住院医师独立门诊接诊能力。

2.7 把控培训质量

横向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借鉴英国RCGP、美国ACGME等先进模式和医学教育考核标准。建立“多维度、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住院医师和全科导师、住院医师和专科带教老师双方互评模式[6]。规范开展各项纵向考核。从科研教学、医疗能力、综合素质等维度对全科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基本技能、思维能力、适宜技能、应诊能力、综合能力、社区实践技能综合评估和实时评价,不断改进,全面提升全科住院医执业水平

3 社区卫生工作者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思考

目前,国内现有医疗机构、体制的呈等级化,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造成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社区全科人才匮乏等现象。通过结合当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现状,合理应用并推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学体系,并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创建临床教学模式,同时科学建立核心课程,提升住院医师的应诊技能,有效保障培训质量,对于基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具积极意义。至于,如何深入推行实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发挥其更大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证实。

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国内相关多年全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并建立以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学新体系,探索发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型模式,为推进国家大健康战略,深化医疗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人才资源发挥积极作用。

[1]刘世萍,董 艳,王 颖,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与专科医师培训结合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7,21(8):59-60.

[2]刘 凌,潘 俊,包肇华,等.PBL教学在规培医师骨外科培训中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2):2375-2376.

[3]郭大志,潘树义.中美两国潜水医师培训模式对比与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1):13-14,32.

[4]蔡浅云,甘 靖,喻 韬,等.脑电图医师分阶段培训模式的设计和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7):751-754.

[5]王拥军,鲁力锋,张澍田,等.“四站式个体化培训法”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12):874-876.

[6]顾 杰,潘志刚,沈 瑶,等.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配套政策的定性访谈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7):516-520.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浙江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对亚专长全科医师的认知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