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精神情志方面疾病219病例解析

2018-01-12 14:09爨昌劳
关键词:竹茹黄连情志

爨昌劳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朮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黄连温胆汤是清代陆廷珍(子贤)撰于《六因条辨》,温病著作,3卷。处方组成为:川连,竹茹,枳实,半夏,橘红,甘草,生姜,茯苓,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邪居肺胃,留恋不解,舌黄腻”[1]。组成可以看成是二陈汤加黄连,竹茹,枳实三味药。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精神情志方面的疾病由轻到重依次多出现不寐症---心悸症---百合病----郁症---癫狂,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深深体会到做为中医工作者一定要有前瞻意识,充分发挥《黄帝内经》所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预防意识,为广大的精神卫生疾病患者提早开展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今天,就这方面的疾病(轻度)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依据“异病同治”法归纳总结临床病例飨食大家共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7年8月~2015年10月18年临床门诊病历记录统计,按照中医临床诊断标准,不寐(65例、有效56例)、心悸(66例,有效52例)、百合病(22例、有效18例)、郁症(45例、有效31例)、癫狂(21例、有效9例)。在这些病例中均出现一个相同的病理基础,即与“痰“或“气”有关的病机病理,临床表现不一样“异病”,而疾病病机病理“相似”或“相同”,采取“相同治”的方法而得到有效率为75.79%的临床效果。

1.2 评价标准(自拟)

治愈:服用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用药之后临床表现消失;有效:服用药物之后临床症状减轻并得到改善;无效:服用药物之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1.3 临床处方及适应病证

处方:黄连温胆汤基本方:黄连6 g、枳实10 g、淡竹茹10个、半夏10 g、橘皮10 g、生姜10 g、生甘草6 g、茯苓10 g、为基本方,适用的病症:基本的病机(不寐、心悸、百合病、郁症、癫狂病):以痰热内扰、情志不畅、痰气交阻为基本病机病理,临床表现为:心烦、心急、胸闷脘痞、口苦不寐、甚至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舌质红舌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

1.4 加减法

不寐症加酸枣仁30g、夜交藤30 g、竹沥口服液20 mL,

心悸症加桂枝10 g,五味子10 g,生白芍10 g,生龙骨、牡蛎各30 g(先煎),百合病加生熟地各25 g、麦冬15 g、炙百合15 g、大枣10枚;郁症加郁金10 g、青皮10 g、柴胡10 g、酒黄芩10 g、合欢皮30 g;癫症加青皮10 g、佛手10 g、合欢皮30 g、郁金1 0g;狂症加生落铁60 g、青蒙石30 g、磁石30 g、硝石10 g、生大黄10 g(后下)、沉香6 g(后下)

2 典型病例

乔某某,女,34岁,职业,石油机械厂工人,首诊时间,2006年10月12日,主诉:不寐心急心慌1个月有余,曾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按轻度精神抑郁治疗,疗效不佳,到门诊随诊,在半年之前,因琐事与家人发生口角,出现咽喉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在当地某中医处按照“梅核气”予以治疗,有所好转,患者性格有些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继而现在临床表现夜间难以入睡,白天盼晚上想睡觉,晚上盼天亮,在床上翻转,心情焦虑,神志忐忑不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纳差脘痞、口苦、头重目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郁症、情志佛郁、痰气交阻型治疗: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6 g、枳实10 g、淡竹茹10个半夏10 g、橘皮10 g、生姜10 g、生甘草6 g、茯苓10 g、郁金10 g、青皮10 g、柴胡10 g、酒黄芩10 g、合欢皮30 g、浙贝母10 g、共取9剂,水煎服,每剂取汁600 mL,分三次服/天。服完9剂后晚间能入睡4~6小时,也无心急心慌的现象,纳食尚可,舌苔无腻象,脉象不滑。

二诊,2006年10月22日,服用9剂后,睡眠有较好的改善,心悸心急心慌也好转,但时有烦燥,以夜间为甚,时有欲哭悲怯之象,舌红苔黄,脉弦数。在原方基础上去浙贝母加酸枣仁30 g,浮小麦30 g,生龙骨牡蛎各30 g(先煎)再服十剂。服完之后,精神振作。根据患者前后病史及体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在原方基础上加上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的药味制做蜜丸剂以收后效,随访四年没有出现抑郁症。

3 讨 论

3.1 基本方解析

黄连温胆汤设计之初,是为因暑湿夹热携痰后,痰热内扰,痰气交阻之证,其中含有二陈汤主要在于健脾燥湿,理气化痰,配枳实以加强理气除痞与二陈汤相配增强了理气祛痰之功,配姜竹茹具有清心除烦,清胃止呕之功,更能增强二陈汤清化湿热之能力。妙在用川黄连少量,一般不过6 g,具有引经之意,引药入心,胃二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少阴君主之宫最忌外邪侵扰,痰热上扰,君心不明,神志不主,故精神神志错乱,轻则不寐,心悸,百合病发,重则抑郁,癫痫狂燥妄行。如热扰心宫出现心悸胸闷时加上炒山栀10 g,胆南星10 g,以加强清心除烦。如出現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以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等情志病,加生熟地各25 g、麦冬15 g、炙百合15 g、大枣10枚等,以依病情按1~4加减法配伍治疗。

3.2 病机病理探讨

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百病皆为痰作祟",清代岭南名医刘渊[2]在《医学纂要》中对痰证的论述颇为详尽,设立“痰证辨”专篇对痰证产生的病因、致病机理以及辨证论治一一加以论述,提出不少独特的见解,不仅对中医痰证学说有所补充和发挥,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在辨治某些疑难病提供了较好的佐证。情志致病,多从脏腑,由于脏腑气化失调,进而导致气血浊逆,熏蒸凝聚,水谷津液遂化为痰浊,随气升降,流行于人体各处而造成种种病变。故有“痰生百病”,“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3.3 异病同治的思路

临床常见的不寐症---心悸症---百合病----郁症---癫狂情志精神方面的疾病,在其病理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情志怫郁,痰气交阻,痰热内绕”的基本病理,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无论以上那类病症(异病)只要出现这样的基本病机病理(同治),均可以用本方加减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异病同治”法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纵观全方紧扣"痰"、"热”、“气”三者交互阻扰之病机发力,用药简赅,配伍精确,疗效可靠,是临床医师"执繁驭简"的好路经。临床用本方,依据临床表现稍作加减配伍,在治疗神志精神方面的疾病预防控制是不错的选择。

3.4 体现“治未病”的辩证思想

不寐症--心悸症--百合病---郁症--癫狂情志精神方面的疾病,发病是依次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寐症”渐进发展到“抑郁症”在发展到“癫症”、“狂症”,其中“心悸症”、“百合病”穿插表现在这些病症发展过程之中,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遵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3]。因此,治疗“不寐症”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过程、情志表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外,时刻把“调畅情志、气滞佛郁、痰热互结”作为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防微杜渐从而化解疾病向更重的“抑郁症”、“癫狂症”发展。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癫狂症”阶段,只要临床出现“情志怫郁,痰气交阻,痰热内绕”的基本病理,也可以采用本方加减治疗。

[1]《六因条辩》3卷(清)陆子贤 山东中医学院文献研究室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p23.

[2]刘 渊(清)《医学篡要》中国医药出版社1999-8-1.

[3]《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医古籍出版社.

猜你喜欢
竹茹黄连情志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不一样的“双黄连”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小矮子”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