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皮肤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8-01-15 20:00臧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皮肤

臧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采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皮肤生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3.91±1.51)d, 原创面面积为(8.13±7.09)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3.55±3.08)cm2;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11.23±3.21)d, 原创面面积为(8.12±7.11)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7.56±3.18)cm2;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 创面面积缩小面积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缩短皮肤开始生长时间, 加快皮肤的生长,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皮肤;表皮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64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疾病, 也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症, 该疾病的产生与饮食因素、生活因素、遗传因素等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高血糖症状, 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 易形成各类并發症, 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坏疽, 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糖尿病足坏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患病后, 往往需要进行截肢治疗, 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 保守治疗技术得到发展, 表皮生长因子技术的应用, 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 特对比山莨菪碱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用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救治的

9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64.02±6.34)岁;病程5~11年, 平均病程(7.24±1.2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 女21例;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64.12±6.04)岁;病程5~12年, 平均病程(7.34±1.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 确诊为糖尿病足坏疽患者, 均属自愿参与,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

书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降血糖、抗感染、局部处理等, 经过血糖控制治疗, 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 生命体征良好。

1. 2. 1 对照组 采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1970)治疗。将患者的伤处经过处理后, 应用敷料对患处进行覆盖和包扎处理, 敷料中的药物为100 mg的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 8万U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缧河市方汇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5699), 1次/2 d, 连续治疗20~45 d后, 若症状未见好转, 则改用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治疗。

1. 2. 2 观察组 采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10096)治疗。将患者的伤处经过处理后, 应用敷料对患处进行覆盖和包扎处理, 敷料中的药物为10 μg的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8万U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1次/2 d, 直至患者的创面愈合。

1. 3 指标观察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生长情况(皮肤开始生长时间、原创面面积及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和临床疗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创面面积明显缩小, 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经过治疗创面面积有所缩小, 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经过治疗创面面积无变化或扩大, 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

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皮肤生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3.91±1.51)d, 原创面面积为(8.13±7.09)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3.55±3.08)cm2;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11.23±3.21)d, 原创面面积为(8.12±7.11)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7.56±3.18)cm2;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 创面缩小面积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表皮生长因子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能够对人体的各种外胚层细胞进行促进, 加快内胚层细胞的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 将络氨酸激酶的活性激活, 进而促进受损部位的细胞生长, 加快患者受损部位的恢复, 应用效果显著[2]。endprint

外源性的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制品, 进入人体后, 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皮肤细胞生长进行促进, 该制品进入人体后, 能够促进患者创面处细胞的分裂, 进而诱导细胞生长, 达到提升患者恢复速度的目的。临床上, 针对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治疗, 多采用药物山莨菪碱与表皮生长因子, 其中, 山莨菪碱制品进入人体后, 能够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抵抗, 改善患者患处的微循环, 扩张微血管, 进而加快患处的细胞组织的生长, 改善供血状况, 提高创面的恢复能力, 应用效果显著 [3]。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 生活质量的提升, 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进而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明显提升, 已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 糖尿病足坏疽的产生,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表皮生长因素的应用价值极高[4-6]。本文中, 通過对比山莨菪碱与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 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3.91±1.51)d, 原创面面积为(8.13±7.09)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3.55±3.08)cm2;

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为(11.23±3.21)d, 原创面面积为(8.12±7.11)cm2, 治疗10 d后的创面面积为(7.56±

3.18)cm2;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开始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 创面缩小面积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通过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进行治疗, 患者的疗效得到提高, 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缩短皮肤开始生长时间, 加快皮肤的生长,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 赵青松, 毕长龙, 等. 胰激肽原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8(3):178-180.

[2] 梁丽芳, 肖飞.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阳和汤加味方治疗糖尿病足41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药信息, 2016, 33(3):106-108.

[3] 张祥运, 丁晓斌, 林秀峰, 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6, 27(29):4147-4149.

[4] 朱西娥, 刘德辉, 冯毅, 等. 表皮生长因子促糖尿病足坏疽创面皮肤生长的研究. 空军医学杂志, 1996(2):87-89.

[5] 王桂玲.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皮肤生长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新世界, 2015(24):130-132.

[6] 朱西娥, 刘德辉, 关小宏, 等. 表皮生长因子和654-2在糖尿病足坏疽治疗中的实验研究. 空军医学杂志, 1994(2):94-95.

[收稿日期:2017-09-2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皮肤
冷,还是热?快来感受一下
皮肤再生之迷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皮肤擦破时怎么处理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