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8-01-15 22:49张明慧陈立红徐芙蓉叶洁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5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预防效果护理干预

张明慧 陈立红 徐芙蓉 叶洁玉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66例股骨头坏死(ONFH)老年患者, 依据建档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91%(30/33), 对照组为69.70%(23/3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 对照组为27.27%(9/3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规范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确切, 有助于及时改善患者髋骨关节功能, 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性更高, 具有重要实用

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髋骨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并发症;预防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101

髋骨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该症状的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有效缓解患者患关节不良反应, 矫正畸形, 改善与恢复患肢正常运动功能[1]。近年来临床反应, 髋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率, 不利于疾病预后[2]。鉴于此, 作者通过对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6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在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旨意在于为术后患者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4月~2017年6月作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坏死6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入院均行相关检查确诊确诊, 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排除年龄<60岁者、伴有严重脏器损害者、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等。本组患者中男36例, 女30例, 年龄61~75岁, 平均年龄(67.0±2.6)岁。依据建档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3例。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日常做好基础护理, 创建舒适康复环境、心理支持、接受咨询、用药护理、出院随访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①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病情恢复情、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制定护理方案, 其中普遍患者对该病相关认知度较为缺乏, 因此延续性护理中需重视对患者相关知识普及, 如疾病机制、病理、发展与治疗后相关注意事项等, 日常交流、沟通中需对患者说明手术后可能存在的不适感、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并指导、传授患者出现异常采取处理方式, 以取得患者理解、信任、支持。②手术自身本就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 导致手术后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烦躁等诸多负性情绪表现, 不利于疾病预后, 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介入后需重视此情况, 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③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等食物为主, 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量。④由于患肢手术完成后不宜大幅度活动, 因此需协助或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日常定时翻身, 对臀部予以按摩等措施。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患关节功能予以评估, 满分100分, ≥90分为优, 80~89分为良好, 70~79分为尚可, <70分为差, 优良率=(优+

良好+尚可)/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 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91%(30/33), 对照组为69.70%(23/3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通过干预后对两组患者随访中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 对照组为27.27%(9/3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准确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一种病理演变过程, 即早期出现在股骨头负重区域, 在应力的作用下坏死股骨小梁结构出现损伤, 表现为微骨折, 随后针对损伤骨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3-5]。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将人工假体, 包括髋臼、股骨部分, 经骨水泥、螺丝钉等方式进行固定于正常骨质上, 以此达到去打病变关节, 改善患肢功能的目

的[6-9]。

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该术后, 从本次研究结果处可寻, 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正确的护理干预对于术后患者确有显著疗效。以此结论展开分析, 作者认为, 应传统常规护理理念重视当患者出现问题、表现后才介入, 因此其工作表现明显缺乏主动性、系统性, 可能导致术后患者康复进行受到严重影响[10, 11]。而延续性护理则不然, 保障了患者护理的延续性与规范性, 弥补了常规护理不足之处, 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护理作业,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性格、恢复情况等资料针对性调整, 使患者活动度稳定性、安全性提升, 加上护理中饮食方案等措施的联合, 全面提升患者恢复能力, 为患者疾病预后起到了正面影响。这与段艳丽等[7]和袭玉荣[8]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正确、规范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确切, 有助于及时改善患者髋骨关节功能, 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性更高, 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佩君, 苏为平, 李淑霞, 等. 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6):2256-2258.

[2] 郑春兰, 黄江英.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9):81-83.

[3] 周柳晓. 标准化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24):79-80.

[4] 文丽, 王翠平. 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98-100.

[5] 刘文绮, 钟小妮, 张婷. 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17, 35(10):117-119.

[6] 王建芳. 术中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6):144.

[7] 段艳丽, 严前琳.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7):1091-1093.

[8] 袭玉荣. 探析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6):59-60.

[9] 杨万凤.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4):104-106.

[10] 周静. 老年髋骨关节置换术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8):373.

[11] 梁磊, 季英, 王雪华, 等. 早期護理干预模式对预防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0):62-64.

[收稿日期:2017-09-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预防效果护理干预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