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1-19 21:48梁环跃
考试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职院校教育领域也面临改革的需要。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指出其缺陷和不足之处,然后结合建筑BIM技术、三维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就如何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建筑业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的需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 引言

目前建筑业往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伴随国家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结构的大背景,建筑业将迎来更大的机会和挑战。当今信息化社会,先进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结合产业发展和改革,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及缺陷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偏重“理论教学”,而对于培養学生技术技能的“实践教学”比重不够。究其原因有三点:第一,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没有转变,对职业教育目标即“培养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深刻理解;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未能跟上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绝大部分教师不具备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经验,因此教学环节重在教材理论知识讲解;第三,实践教学条件不具备,众多高职院校对实训室和实训设备及软件的投入远远不足,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属于知识面广的理论型人才,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方向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无法适应当今建筑业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手段较为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单向教学”,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较低。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未能有效地将三维仿真技术、建筑BIM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AR技术、网络移动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融入现代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成效。

三、 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当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设备层出不穷,其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针对建筑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如何有效地融入信息化技术、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操教学、加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双向教学、翻转课堂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呼声。国家层面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将极大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举办众多比赛和活动,比如“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希望能以此为契机促进各大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众多职业院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了此类比赛和活动。然而学校层面虽然也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如何具体地把信息化技术和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结合缺乏深入的思考。大部分职业院校虽然把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但是仅仅停留在为展示而展示、为比赛而比赛,作为学校的面子工程,未能有效地跟人才培养相结合,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提升了,但是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所需求的技术技能依旧茫然,不知所措。

四、 基于信息化技术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

首先理顺“信息化技术”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如何把“信息化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具体的意见。“信息化技术”是手段,“人才培养”是目标,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不能仅仅为了展示信息化技术而运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下面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就如何有效地融入“信息化技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意见:

1. 平面化教学——立体化教学

传统“平面化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想象力,而融入信息化技术的“立体化教学”倡导“所见即所得”的人才培养理念,能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下面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对“立体化教学”进行简单阐述。

工程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建筑施工的原则之一就是“按图施工”,因此识图技能是学生今后就业岗位所必备技能之一。但由于现实中建筑物是立体三维的,而施工图纸是平面二维的,因此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空间想象力较差。传统“平面化教学”采用平面图形作为媒介进行讲解,学生由于不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往往学习效果很差,无法掌握识图技能,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而“立体化教学”融入“三维建筑模型”信息化技术,由于“所见即所得”释放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学效果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识图能力。

2. 纯理论教学——虚拟仿真教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际工程实践,而学生由于没有实际工程经历,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比本科院校学生低,因此他们很难对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而教师由于具备工程经验或理解能力较强,想当然地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很容易教授给学生,因此“教与学”出现了严重冲突。一方面老师觉得学生理解能力太差,连这么简单的知识点都理解不了;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老师教学水平太差,无法把知识点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学生。当然如果能带领学生去实际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之后,再来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会好很多,但是这种做法不实际,一方面不一定能在学校周边找到建筑工地,另一方面时间成本太高。如果能结合虚拟仿真软件,动态模拟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在学生脑海里构建施工工艺流程情境之后,再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其效果会好很多。

举例说明“柱下独立基础钢筋工程施工”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通过虚拟仿真软件,模拟“柱下独立基础钢筋工程施工”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效果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较好。

3. 刻板教学——兴趣教学

传统学生听话照做,教师无需过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领域的兴趣就能自动自觉学习;而现代学生由于受“自由、个性”等社会思潮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微弱,如果不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难把他们培养成该专业领域所需要的人才。现代信息化技术,具备可视化、交互性的特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举例说明,通过“建筑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与近在眼前的建筑工地场景进行互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真实感受到雄伟的建筑物、高大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必然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成专业所需人才。

五、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结合建筑BIM技术、三维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大转变:一是“平面化教学”向“立体化教学”转变;二是“纯理论教学”向“虚拟仿真教学”转变;三是“刻板教学”向“兴趣教学”转变。本文对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金圳.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9).

[2]王莎莎.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价值工程,2017(7).

[3]陈文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

[4]谢立辉.建筑工程专业(大专)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

[5]刘镇.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6]吴慕辉.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作者简介:

梁环跃,助教,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