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语文情感的培养

2018-01-21 15:57刘利涛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刘利涛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经验及智力水平有限,情感不够深刻,很多时候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情感;培养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但是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少,缺少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控制能力不够强,这样就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注入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往往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出发,加强引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并且,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语文情感的培养策略

(一)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恰当选用,应尽可能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的方式做出科学指导。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从而在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直观感受的同时,有效培养、发展学生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贴近自然的教学素材,教师应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运用,并在运用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启发。同时,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环境中,让学生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中,在引导其深刻感受自然环境美的基础上,也为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立足部编教材,充分用好教材

新教材中有众多创新之处,书中的插图更精美,更有文化气息,一年级下册还首次出现了泡泡话,语文训练点在课后习题清晰体现,笔画和新偏旁均在生字旁用红色标注,学习园地中不仅要巩固旧知,还要掌握新知识。利用好新教材的创新点,才能真正用好新教材。利用好插图对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有两幅插图,分别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在草地里欢乐地捉虫子的和谐画面,小鸭子背着落水的小公鸡飞快地游到岸边的友爱画面。而且在第一幅图中,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生理特征很明显:小鸭子嘴巴扁扁的,脚趾有腳蹼;小公鸡嘴巴尖尖的,脚趾是分开的。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小朋友就能很快理解小鸭子捉不到虫子,小公鸡不会游泳的原因。

在《树和喜鹊》中,第一次出现泡泡话:“读了这一段我理解了孤单的意思。”立足教材,我们应让学生掌握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在以前的一年级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现在新教材中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词语理解的要求。所以,立足教材,制定目标,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深入挖掘、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而‘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的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材就是现成的情感素材,关键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感悟教材,体验情感,挖掘内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种感受和情感,并把这种感情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条件。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用语规范、恰当的基础上,注意融入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声情并茂,情绪饱满,充满激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听,想读,想说,想写,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主动,语文课堂就不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一种享受,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另外,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能够为学生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师还必须锤炼语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同时,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语文课堂的感染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渗透和滋润,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里进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擅长教的教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学生正是在不断的改正错误中完善自我的。

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学校、教师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学生分成等级,也不应以简单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大量个案告诉我们,某个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个个成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决不能主观地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用心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永远生活在阳光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基本功,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丰盈的情感,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因为年龄限制,往往比较感性。如果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就会把这种情绪嫁接到你教的科目上,他会为了得到他喜欢的老师的赏识,而克服一切困难,勤勤恳恳,心甘情愿地去学习那一科,成绩自然会上升。

(五)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下册语文教材文本很多都采用对话的形式,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要下雨了》和《动物王国开大会》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读好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其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了完成“读好对话”的目标,首先,学生应当对文本内容具有初步感知,了解是哪几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朗读分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分角色朗读时把握好对话的语气和语调;再次,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范读的引领。

三、结论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语文教材实际内容,深入挖掘可以用来开展情感教育的素材,深入挖掘情感教育内容,从多方面实现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玉坤.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智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孙景芝.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