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阈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究

2018-01-23 18:47吴增刚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吴增刚

[摘 要] 本文对大数据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大数据改变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交往、认知、学习方式,对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网络监督与管理,学生的素质拓展,创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大数据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1-0041-03

一 大数据的界定

e时代,从工商业、医疗、教育等行业到科研机构、政府组织都在关注和研究大数据(big data)这一领域,我们也经常在公共媒体中听到这一话题,大数据成了一个热门的语汇,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熟悉,但到底何谓大数据,要把这一术语解释清楚,目前一般人还不甚知晓,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认知。目前学界关于大数据的定义还莫衷一是,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笔者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对大数据的认识发展概述如下。

大数据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呈现出来,最早与这一概念相关的是提出了“海量数据”,从海量数据中快速的挖掘和发现有价值意义的数据的专门技术和科学,为大数据的提出和发展做好了前提准备。2008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特别推出大数据专刊,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大数据到来的重要性认识,随后借着互联网传播的推波助澜,2009年大数据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词汇。2011年大数据革命的先驱者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赐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阐述了大数据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宣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12年《华尔街日报》发文声称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三大技术革命正在开拓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进程,同年,联合国第一次就某一技术问题专门发布了关于大数据未来发展的战略报告。[1]

大数据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随着发达国家科技发展引入外来概念。从国际上来看,2010年Apache Hadoop组织将大数据定义为:“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捕捉、管理、处理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2]在此定义的基础上,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大数据是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3]2011年国际数据公司(IDC)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新一代的技术和架构体系,通过高速采集、发现或分析,提取各种各样的大量数据的经济价值”。[4]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是指其数据量、采集速度,或数据表示限制了使用传统关系型方法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或需要使用重要的水平缩放技术来实现高效处理的数据 ”。[5]英国大数据权威维克托·迈尔-舍思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6]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大数据这一术语被引入国内以后,国内也兴起了研究大数据的热潮。从国内来看,最早介入大数据深入研究的三位院士的观点最有权威和代表性。邬贺铨院士认为:“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7]李德毅院士认为:“大数据本身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我个人认为,它反映的是網络时代的一种客观存在,各行各业的大数据,规模从TB到{B到EB到ZB,都是以三个数量级的阶梯迅速增长,是用传统工具难以认知的,具有更大挑战的数据。”[8]李国杰院士引用了维基百科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量大、种类多和速度快等特点,涉及互联网、经济、生物、医学、天文、气象、物理等众多领域。”[9]最早对大数据知识进行普及和传播的学者涂子沛在其著作《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中将大数据定义为:“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10]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大数据的认识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所包涵三个基本特征:基于计算机存储技术的数据集合的规模特别巨大;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难以实现庞大数据分析必须采用数据挖掘处理分析的新工具;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数据判断分析提供具有论断决策的潜在意义的经济社会价值。

二 大数据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影响

(一)大数据改变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方式

提起网购,现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就笔者所在的民族地区而言,相对于省会大城市,地域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了生活消费的观念相对落后,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改造升级,近几年来,网购在大多数人和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是十分普遍了。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甘孜州姑咱镇,是甘孜州唯一一所民族类高校,地处狭长的河谷,相对于大城市繁华便捷的商业街,很多物品可以直接买得到,而在这里想要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有时候并不能实现,在人数众多相对集中的学校,使得物流业务在甘孜州不断开拓,为网购提供了可行,也方便了这里的人们的购物需求。网络消费在某些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购物网会根据网客的购物心理会推荐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一些学生的网购消费能力已经远远的透支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出现了非理性的盲目购物,没了钱,怎么办?笔者注意到小额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偶尔会在校园的厕所里这样比较隐蔽的地方看到,可能在一些学生当中正在进行交易,一种新的借贷模式——网络借贷也正悄悄地渗透到学生当中。在很多大城市的高校中,因网络借贷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出现,像“裸条借贷”事件,已经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权益和扰乱了社会秩序。为此,2016年4月份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来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endprint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已成为大都市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机也深深的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大多数人和大学生群体。“低头族”已经不是城市里公共场所独有的现象了,在校园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学生边走边玩着手机,甚至于在课堂上有时候他们趁着老师没注意也在偷偷的摆弄着手机。手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及娱乐游戏,他们通过手机这样的电子产品碎片化的获取资讯,打发时间,交流情感,排遣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低头族是信息焦虑、情感匮乏等的典型表现”。[11]由低头玩手机而引发的悲剧也屡见报道,最典型的事件就是2015年12月浙江温州女子因低头玩手机而掉入河中溺亡。过度的沉溺于手机、电脑等为载体的网络世界,不但影响着他们的学业,也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大数据改变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交往方式

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网络交流平台,基于互联网的交流方式已经很多了,社交网站有Facebook、人人网、佳缘网等;聊天工具现在主要代表有QQ和微信,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聊天软件如飞信、阿里旺旺等;聊天室有花椒直播、奇秀、六房间等;BBS讨论区有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豆瓣社区等;Blogger(博客)有新浪、搜狐、网易博客等。通过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不管你在什么地方,能把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组成网络圈子,比如微信朋友圈、QQ群等,网络的人际沟通模式是把传统的人—人变为人—网络—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较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而网上交流具有主体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获得满足感、认同感、归属感,体验着虚拟的情感满足。长期沉溺于网聊、网游的世界中,更加剧他们的自我封闭,以至于出现了“宅男” 、“宅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逐渐使其现实的交往能力下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漠,距离疏远。民族团结工作是民族地区重要的任务之一,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和谐融洽交往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交往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现实中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少数民族学生也会建立自己的网络朋友圈子,可能会带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三)大数据改变了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认知学习方式

大数据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只要打开手机电脑的网络,我们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资讯,我们每天常常要浏览处理这样信息,很多信息是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听到一位同事说开学上班了要处理办公软件上的文件点到手都痛,可能因为暑假里没有处理,所以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指尖族”,指尖在触屏上点击滑动书写完成指令。在地域相对封闭的民族地区,网络现在成了他们了解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使他们实现了与外界信息的对接。大量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国外一些敌对势力凭借着科技优势正在利用网络来对我们年轻大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经说过“稳藏必先安康”,而大学生群体又是民族地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首先筑牢好他们的思想防线,对于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具有重大的作用。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一定要谨防西方敌对势力通过网络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

2016年上学期笔者看到了本校图书馆的门口有了电子阅读机,只要扫描二维码,马上就可以下载阅读其中的书目。数据化时代,电子阅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很多书籍都有电子版,智能手机上就可以阅读。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从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向电子图书阅读模式的转换,大数据不但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子图书,还有其它大量的学习资源,像名校公开课、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等。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模式——“慕课”,已经在国内高校兴起,学生不用去名校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开创了现代学习革命的新模式,甚至有人预言将来通过慕课这种网上在线学习与互动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在家或宿舍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再需要老师在課堂上面对面的亲自授课了。姑且不论网络学习模式的未来变革,笔者所在学校也为学生开通了亚卓通识教育网络选修课程,大数据带来的学习模式的变换正在影响着民族院校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现实环境下的集体学习中的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关系。

三 大数据视阈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之策

(一)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数据化时代的教育和引导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但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还没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必要把网络伦理道德的内容写入教材当中,甚至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课程,这就要求思政课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讲授有关网络伦理道德的内容。在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当中也要加入网络伦理道德知识的学习,并且可以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之一。在平时校园开展的各种文明教育活动当中,应当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文明上网活动。在浩瀚如海、精芜并存的网络信息中提高学生的自我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合理的安排上网与学习休息的时间。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处、团委、网管中心等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数据化时代的各种信息交流的工具如QQ、微信、校园BBS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应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要有消费风险的防范意识,学校应加强对网络信贷风险的监督与管理。易班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模式,我校易班建设刚刚起步,加强易班建设,充分发挥易班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民族院校的大学生。

(二)利用大数据的云计算技术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大数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产物,要充分利用该技术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分析,了解学生对社会上校园里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的态度看法意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及时发现意识问题的苗头,有针对性做好矛盾的疏理和调解,避免发生重大的影响校园社会稳定的行动。比如2012年因钓鱼岛事件引发一些大学生参加了反日抗议抵制日货活动,甚至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游行者中甚至出现了暴力的打砸抢事件,这个事件的发起和宣扬可能在网上已经发酵得沸沸扬扬之后才导致了后面实际行为的产生,如果网络舆情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后来有些混乱甚至失控的场面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了。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加强校园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2014年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领导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制定了关于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网络信息中心是校园网建设、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校园网的建设维护管理和信息安全的监控与管理,学校上网实行实名制认证管理,必须用本人身份证办理注册,通过校园网用户认证系统登录,校园网安装了网络监控软件,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IP地址,这样便于加强对学生网上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网上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微博、微信、BBS论坛等网络交际平台都要实行实名制的注册与管理,学校的网络管理中心要与地方的网信办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校内外的网上行为,随时随刻关注网络舆情动态。还要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技术过硬的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党员干部充当网络信息联络员,及时关注学生群体网络行为与思想动态,高度警惕境内外敌对分子与国家分裂势力利用网络对民族院校学生的蛊惑与宣传,筑牢思想的防火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内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社会素质

开展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科技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迷恋上网聊天、打游戏、购物等网络活动转移到现实的校园内外生活中来,从虚玄的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从虚拟的网络人变为现实的社会人。充分利用校园社团开展各类有益的文娱活动,四川民族学院成立了校团委的领导下的社团联合会来发展与繁荣社团文化,现在共有社团30个,既有其它高校同有的环保协会、旅游协会、计算机协会、英语沙龙协会、篮球协会等,也有民族院校独有的民族文化研究协会、弦子锅庄协会、唐卡协会等。利用社团文化活动可以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身多方面的素质,加强不同系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同时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当地,服务基层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的需要,更是他们了解社会现实增长社会经验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基础的需要。利用周末、节假日和暑期开展诸如去敬老院、福利院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和孤儿,通过去街道捡垃圾的举动来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来,以及暑期的“三下乡”的支教支农普法宣传等等形式的活动。

大数据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广大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数据化时代的网络技术管理与教育水平,才能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6][7][8][9][10]黄欣荣.大数据的语义、特征与本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6).

[2][3][4][5]张引,陈敏,廖小飞.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计算 机研究与发展,2013,50(增刊).

[11]中国新闻网:温州女子玩手机溺亡“低头族”是信息焦虑的表现[N/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

2016/01-03/7698688.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