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8-01-23 14:41沈彩玉罗红仪冯健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沈彩玉+罗红仪+冯健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产妇,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 研究组予以专业性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结果 研究组盆底肌力3级及以上比例为8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值得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产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108

女性分娩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为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 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 给予产妇有效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1]。基于此, 本文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以期帮助产后产妇恢复盆底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6.4±4.9)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3±1.7)周;阴道分娩34例, 剖宫产26例。研究组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7.6±5.5)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6±1.5)周;阴道分娩36例, 剖宫产24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 给予健康宣教:包括定期排便, 禁止摄入酒类、碳酸饮料, 防止腹压运动等, 给予产后康复指导, 指导产妇定期复诊。研究组给予专业性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评估盆底肌情况 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 对产妇阴道收缩压及盆底肌力进行正确评估, 明确掌握产妇禁忌证和适应证[2]。并告知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的意义, 提高产妇治疗依从性。

1. 2. 2 康复训练 ①指导产妇合理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 告知产妇正确的锻炼方法。②提肛训练:每次提肛时间在3 s以上, 后慢慢放松, 反复练习, 2~3次/d, 锻炼时间应保持15~30 min/次。在训练肌肉时应该注意控制锻炼的时间、速度和强度[3]。③阴道哑铃训练: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阴道哑铃。产妇取蹲位或仰卧位, 将阴道哑铃插入阴道内, 后收缩阴道肌肉站立, 如果阴道哑铃没有滑落则进行下蹲、上楼、下楼、搬重物等练习, 10~20 min/次。

1. 2. 3 健康教育 告知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不盆浴, 不进行体力劳动, 2个月内不进行性生活等。提高产妇对盆底损伤的认知, 促使产妇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给予产妇心理疏导, 消除不良情绪。

1. 2. 4 日常护理 告知产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饮食中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确保大便通畅。不饮用浓茶, 戒烟、戒酒等。

1. 2. 5 康复护理 采用比利时Gymna Myo-200盆底康复治疗仪给予产妇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将电极置入产妇阴道内, 给予电刺激, 刺激强度在产妇不存在不适的情况下逐渐增加。2次/周, 20~30 min/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根据盆底肌肉的收缩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质量将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分为1~5级进行评定, 级别越高表明产妇恢复情况越好[4]。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5]进行评定, 分值越高表明产妇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盆底肌力3级及以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GQOLI-74评分比较 研究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盆是由结缔组织和肌肉群构成, 有阴道、尿道、直肠等器官穿行, 并且子宫主要是由盆底肌群承托, 且通过盆底肌群收缩可以控制排尿、排便等。而临床中, 由于产妇缺乏对盆底肌功能认知, 加之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 导致产后以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6]。研究表明,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7-10]。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给予专业性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发现, 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给予产妇健康教育, 可提高产妇对盆底损伤的认知, 增强产妇自护能力, 促使产妇积极开展康复训练, 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而通过给予生物电刺激, 令盆底肌肉被动收缩, 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主动训练, 进而改善盆底肌力。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素梅. 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8):47-48.

[2] 多玉华.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98-99.

[3] 沈国美, 刘海燕, 邬开会.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4):1842-1843.

[4] 周慧. 综合盆底电刺激护理对产后42天女性盆底康复作用效果的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0):228-229.

[5]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河北医药, 2017, 39(9):1436-1437.

[6] 陈勇华, 陈敏珊, 全麒. 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21):2961-2963.

[7] 李乡梅, 王建英.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1):263.

[8] 梁晶心.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3):36-37.

[9] 龙会艳, 肖敏, 代忠辉.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9):115-116.

[10] 朱小玲, 陈琳. 护理干预对產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11):1539.

[收稿日期:2017-09-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