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几点策略

2018-01-27 17:46何志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课堂培养

何志刚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的空间,给学生提问的余地,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大量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培养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薄,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又不敢问。结合课堂实际反思我们的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否定,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曾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四万万同胞”的“四万万”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四万万”就是“四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为什么用四万万而不用四亿“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器官的钥匙。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想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探究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如“年月日”中“闰年”的教学,结论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对于这个结论,在教学时并不是单纯地灌输,而是把学生推上“舞台”当“演员”,让学生在“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的程序中主动地获取新知。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个月的天数,目的是掌握本课第一层次的知识,即大月和小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出“大月31天,小月30天”,于是我对学生进行大力鼓励,然后投影出平年的“年历表”(2011年)让学生观察、验证。为了搞清大、小月,我有意识地避开了特殊的月份(二月),引导学生从观察十二月份的天数开始,依次观察十一月、十月份直至三月份的天数,学生显得很得意。这时,我让学生往下猜二月份的天数,有些学生猜30天,理由是一般大小月是相间的,因为三月大,所以二月小;还有的学生猜二月份有31天。对于这些猜测,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年历表中的二月份,结果既不是30天,也不是31天。此时学生提出了第一個问题:“二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这年历表会不会是印错了?”我还是保留学生的意见,然后又提供更多的年历表让学生继续观察二月份的天数(如2008年、2009年、2010年)。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二月份的天数就是28天,这是个特殊的月份。而这个结论又是不完整的,于是让学生接着看年历表(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这一次学生面对又一个“疑点”——二月份有的28天、有的29天、很客观地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老师,二月份到底有多少天?”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确认二月份有28天和29天这样两种情况。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老师,二月份是28天,还是29天?”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了出来。最后,学生在继续观察年历表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并解决了“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问题。 “闰年”的教学,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轻松。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思维相当活跃,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有了质疑的内容,才会有问题可提,同时还要力争把问题留给学生去提,并促使学生去提,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在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各种条件。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难,让他们从小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数学课堂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