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8-01-31 20:26黄玉凤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主观能动性课堂管理

摘 要: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持续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教学成果有重大影响作用。

关键词: 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良好行为习惯;主观能动性

我们在日常谈到教育教学问题上,通常会想到创新教学法、教学课堂安排等,然而,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持续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学生的自觉性),这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体现,而且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随时随处都能体现,这其实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教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德育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德育教育主要靠班主任去引导,但在日常课堂中班主任无法时刻跟进兼顾,而科任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教学,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会因教师或者课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甚至是在遵守纪律等各方面也有不一样的表现。

2. 课堂中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困难的、短暂且不稳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老师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及各種教学手段所促使的,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不同教师或者不同课程的时候表现不一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局限于课堂或者某个教师课程。

二、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务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主观能动性具备可持续性的特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是使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教育教学的目标。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呢?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那么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要在两个方面做到位:一是班级管理,二是课堂管理。

(一) 班级管理:最强而有力的管理便是学生的自我管理。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管理的最佳手段,也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体现。

班级是一个集体,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班级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然而,在班级管理方面,在普通中学中,班级与班级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纪律很好、学生上课认真,而有些则会差些,追究原因,也许有老师会说,尖子班和普通班自然没法比。在中职学校中,也许也会有老师说,男生班难管点,女生班自然会好多了。然而,在我校中,有这样的一个烹饪班,班中的男生占了大部分,不但没有出现别的男生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逃课、迟到、散漫、集会列队时纪律差等的问题,相反,他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监管和督促下,自觉列队去实操室上课,集会也能自觉列队点名进场,站姿挺拔,待人文明有礼,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这个班的班主任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说,在新生入学时便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习惯。这位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强调纪律与学习都要靠个人的自觉性,而这个自觉可以包含很多内容,自觉遵守纪律,自觉服从集体,自觉学习等,这其实就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班级管理的提升。

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 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习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在课堂中,巡视整个学校的课堂,发现课堂纪律上会有很大的反差,有些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到位,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现象屡禁不止,然而,有些老师的课堂却能够发现所有学生都在听讲并且参与到课堂中去。这虽然和老师授课的内容和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有关,但笔者认为,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如果一位授课老师从一开始就在课堂中每时每刻都严格要求,那么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如,这个老师很严格,不能翘课、玩手机,或者说这个老师经常提问问题,必须认真听课等。在这样的一种心理暗示下,会逐渐地养成一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的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其实就等于教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这能让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把握好最佳时机,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然而,很多时候,好习惯的养成难,坏习惯倒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困难重重,只有依靠外力(规章制度、老师的威严)强制性管理,而无法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所以,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应把握好最佳时机。

这里所说的最佳时机,那就是新生初来乍到的时候。现在的中学生都比较有个性、甚至是特立独行、强调自我,但有一个特点,绝大部分人都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在面对新的环境或者新的人事物形成新的认知过程中容易养成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思维习惯。也就是说,新生入校时,面对新环境、新课程、新老师,都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和信服的习惯。因此,上好第一堂课是老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关键所在。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课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新校园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等等,都为日后成为习惯养成埋下伏笔。

四、 及时、持续不断的引导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保证

习惯不是一天可以养成,作为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约束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时间引导学生课堂纪律应当如何遵守,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将会怎么展开教学,第一时间引导学生应该怎么去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发现学生行为举止不对时,要第一时间去纠正、去引导,不能拖延,不能等他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自动自觉、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而不仅仅是班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也不仅仅是靠老师的威信和督促。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自觉性的自我管理,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自觉学习等,这应当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所追求的最佳成效。另外,习惯养成与教育教学也是相辅相成的。良好习惯需要在教育教学中促成,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得教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黄玉凤,广东省阳春市,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主观能动性课堂管理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