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简政放权

2018-01-31 08:39胡秀兰邵曼冲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有效课堂语文课堂

胡秀兰+邵曼冲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然而“语文太难教”却是所有老师的共识,如何像设计师那样教语文,学会“设计”一款风格别致,简洁精美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像一件艺术品。以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说明课堂简政放权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有效课堂;简政放权;简单与艺术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然而“语文太难教”却是所有老师的共识。原因众多,繁琐无味是主要因素。

大道从简的圣人智慧,告诫语文老师务必简政放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老师务必发挥吕叔湘先生强调的“一半是艺术”特长,尽显简约之美。

课堂因简约而精彩。像设计师那样教语文,学会“设计”一款风格别致,简洁精美的“课堂”,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选入课文——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为例,说明课堂简政放权的魅力所在。

首先,确定切入点。教《阿长与〈山海经〉》时,斟酌再三,确定把“认识阿长是个怎样的人”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因为阿长不仅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也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更是历来争议很大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我们恰恰把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得不说是很新鲜有趣味的。因而,当我抛出这节课的诱饵——认识一个人时,我分明看到他们眼中掩不住的喜悦与轻松。“喜悦”是因为老师给了他们“权”——做喜欢做的事的权利,“轻松”则是由于“认识阿长”是个低起点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一个好的切入点就如同引火的“导火线”,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还能激起思维的火花。

其次,趣味性的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怎么导入,我设想了多种情况,最终选择故事导入。当我讲到“书生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答应着,抬头看见一张美女的脸露在墙头”时,我发现在我娓娓的讲述中,略有动静的教室,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学生们沉醉在“美女蛇”带来的神奇意境中,接着当我讲到“这事被一个和尚识破了机关,说这是一个人首蛇身的美女蛇”时,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起来,他们兴奋地说“我知道,这是美女蛇的故事”,我适时追问“这个故事谁讲的?”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喊出“阿长”,“那你们想认识这个会讲故事的阿长吗?”……到此,一切的铺垫已经水到渠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这种探求欲望被激发到顶点,对“阿长是个怎样的人”的强烈好奇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好的导入能从一开始就让老师把权力下放,学生还能乐而受之。

再次,简单精练的流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热情,使学生把语文课堂也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呢?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只设计了三个环节认识阿长:我们眼中的阿长、故事中的阿长、鲁迅心中的阿长。

(一) 初识阿长——我们眼中的阿长。学生速读读文,从阿长身份、地位、长相、言行等方面,初识“阿长是个 的人”。在交流互动中完成阿长履历表填写(职业、家庭状况、工作经历等方面),与阿长混了个脸熟,这样一个无名无姓、地位低下,长得又丑——“黄胖而矮”的人物形象就会进入“我们的眼中”,或是觉得好笑,或是觉得好玩,或是觉得可怜……无论哪一种情感都会抓住学生进一步认识的欲望。

(二) 熟识阿长——故事中的阿长。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阿长的哪些事?并赏读“故事中的阿长”,当赏读“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以身边亲人来解读阿长,那么这些“非常麻烦”的道理,也就会因其善良的本心、勤俭的习惯赢得学生的理解;当赏读讲长毛的故事“我们的作用是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时,笑声中对阿长的迷信愚昧无知就会有更深地认识……一个个的赏读,如一幅幅画面,每幅画面“阿长”这个人物都是那么地栩栩如生,如同电影的慢放镜头,学生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低头沉思,时而面露同情,学生对阿长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深刻起来。

(三) 读懂阿长——鲁迅心中的阿长。精读“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片断,用三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当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时,鲁迅什么反应?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为什么鲁迅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师生共赏25、26两段,体味“霹雳”“震悚”的反应中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体味“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在幼时的鲁迅眼中,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以及对阿长“神力”发自内心的敬意。引导学生读中悟情——鲁迅对阿长的感激和敬意。至此,阿长的人生也该圆满了,这份圆满来自鲁迅心中的感动和怀念,更来自这群十几岁的少年的理解,他们读懂了阿长,更读懂了鲁迅心中的长妈妈。

简洁而精炼的设计,“阿长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贯穿课堂的切入点得以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单一的线索,“精简机构”的流程,卸下“繁琐冗杂”的外衣,学生学得分外轻松,老师教得格外愉快,课堂气氛出奇的好,最后归结出本课“先抑后扬”写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回归生活。生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课文永远只是个例子,这些经典之作本身就是学习借鉴的最好途经。《阿长与〈山海经〉》在完成了阅读教学之后,专门开设一节说写课——寻找身边的阿长,先让学生小组交流:你觉得阿长像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唠叨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清洁工阿姨……

教学是一门艺术。当我们把语文课堂当成“设计师”的展示台,用心架构,精心设计,总有一款风格别致,简洁而不失其精美的“课堂”会属于你,让语文课堂因简约而精彩吧!

参考文献:

[1]孙仁歌.《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学语文》,2003.9.

[2]张晓英.《语文教师要舍得“放权”》《青春岁月:學术版》,2012(4).

作者简介:

胡秀兰,邵曼冲,湖北省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有效课堂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