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之我见

2018-01-31 11:41翟可英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生活化初中语文

摘 要: 知识大多是从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得到的,如果没有了生活的经验与知识的积累,想学好文化知识谈何容易。所以,要想学好语文的文化知识,就必须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需要将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融入到生活中。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将学习语文知识变成自己的兴趣,那么人人将会有一双发现知识的眼睛。

关键词: 初中语文;生活化;方法策略

一、 引言

在许多基础教育的学科中,由于我们生来的语言环境,中文是我们的母语,那语文的学习就显得简单了许多,语文主要是语言的交流,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语文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初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

现在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在语文的教育中,教育只是停留在课堂、在书本,与实际联系较少,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文的学习充满着思想教育意义,偏袒讲本国的优秀一面,对落后一面不加深挖。课本的内容一般是选择像李大钊这样的英雄人物来作为学习榜样,大多是知名作品。第二,语文的教学普遍都是程序化,老师教课的习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成不变的,导致在长时间以这种方式学习,学生与老师的积极性都有所下降,课堂变得很枯燥。学生自然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就有所下降,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第三,老师对课本上文章的讲解基本都是停留在修辞手法上。

2. 初中教学方式过于模板化

很多实习老师在一段时间的实习以后就养成了自己的教课习惯,但这个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前一位老师的影响,只是枯燥式的教育,所以语文课堂就渐渐失去了活力。学生就陷入了每天背和写的循环中,相应的老师就得天天检查、督促。

3. 大数据时代使学生对生活不敏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由于教育没有很好的联系实际,再加之网络的发展,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时间在慢慢变少,人们开始进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学生们更是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了生活中的乐趣,语文学习就会变得更加艰难。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下降了,对生活中的美视而不见,没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对语文的学习是不利的。

三、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1. 创设情景:走入生活

单单只是读一读书本上的文字,對我们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但当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环境,身临其境,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就是最好的学习。了解越深,理解就越透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开头以“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课文中以问句开篇,引发同学们的深思,周总理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周总理是一位贴近我们生活的伟人,为中国的复兴呕心沥血,同学们沉浸在对总理的无限缅怀中。一位我们熟知的领导人,我们朗诵时,脑海中是他的英雄事迹,看到的是他的辛勤背影。同学们会很快将新知识吸收接纳。将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场所,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2. 加强知识运用:回归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源头,这是必然的结果,学习知识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而是将知识的充分利用,充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正真的做到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知识又指引着生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根源抓起,从语文课本的编写上着手,编写内容要有生活依据,其次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创新,要与时俱进,做到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三峡》一文以“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这一夸张手法写山之高,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语侧面烘托三峡的狭窄,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的整体风貌,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文章的整体采用夸张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表达方式。

3. 看一看,观察生活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汲取的知识量是有限的,由于学校地点的限制,导致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由于学生对普通事物的敏感度不够,一些作家的优秀作品,不是赞美了什么奇珍异宝,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事物。学生还是将平凡事物看得太平凡。要想感知生活的情趣,就应该做好问为什么的准备,对生活中的事物多去观察,多去思考,多问问为什么,视野才会越来越开阔。自然万物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深刻的体悟其中的少许就会使自己受益匪浅。例如在《社戏》中写老旦唱戏,先是踱来踱去,已经很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之后又开始坐着唱,这让孩子们更加讨厌他。好容易看见他“将手一抬”,以为大概该收住了,“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在原地方,仍旧唱”,既写出了这戏冗长平板,人们不爱看也不爱听,更把孩子们焦急失望厌烦的心情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六一公公听到我评论他的豆“好”,只这一个“好”字,一个淳朴、憨厚、心地善良的老年农民的形象,一下就展现了出来。

4. 演一演,体验生活

对于一些距离我们实际生活较远的内容,但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来理解,帮助他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又是思想上的一次教育,真正达到课堂的效果。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刻舟求剑》一则寓言告诉我们必须要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这一深刻道理,老师可以为同学们安排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台词,通过课文来揣摩自己角色的人物性格,应该怎么演,怎么说。

四、 结束语

总结以上所说,语文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讲,语文是一门使用于每个人的一门学科,它旨在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所以,在当下不断进步的教育事业,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这样的说法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语文这一学科的改革进步还仍重而道远,相信生活化教学会渐渐发展成为大众教育理念,期待语文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许清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70.

[2]张永红.初中语文随笔生活化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18):21.

[3]陈铮铮.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3,(02):44-45.

作者简介:

翟可英,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