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课堂有效讨论策略的探索

2018-01-31 11:51赵建芬
考试周刊 2017年67期
关键词:讨论探索策略

摘 要: “有效”之于“讨论”,其价值在于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文章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然后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从问题设计具备探究性、学生参与具备主动性、课堂调控具备适度性、教师评价具备精准性等四个方面探索数学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

关键词: 讨论;有效;策略;数学;探索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最近参与了几次教研活动,听了一节《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反比例函数》,一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执教者有教坛新秀也有地区名师,既然是教研课,自然课堂气氛活跃、环节紧凑,执教者游刃有余,学习者紧张有序,听课者钦佩有加。笔者为了获取真经,每次都坐在班级中间,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从这几节课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合作讨论运用的最为频繁,每一问题提出,学生便自觉头碰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来,但笔者细致观察和聆听,学得了不少的经验但也看出了不少的问题,今不揣浅陋想做一探索。

二、 有效讨论的策略

1. 问题设计具备探究性

要想达成有效讨论,首先在于数学老师,讨论是针对对象的,这对象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面对课堂中目不暇接的问题,哪些问题需要讨论,哪些问题不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问题如何设计提问的方式,是直接给予还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的语言如何表述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目标明确,这些都会造成讨论的有效与否。

比如学习《不等式的性质》,如果这一节中的两个不等式的性质由老师直接讲述,则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养成。这个时候如果给出不等式8>4,让学生分别在不等号的两边同时加上3、减去2,让学生讨论自己的发现。同样让学生在不等式8>4两边同时乘以2和-2、除以2和-2,讨论有什么样的发现。这种问题的设计就缺乏空间感,变成了给一个题目让学生完成任务的机械操作,讨论的有效性也难以体现出来。教师给学生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发现的空间,比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我直接把两个不等式性质放到一个问题中让学生讨论,如果一个不等式中a>b,两边运用加减乘除同一个数字,不等号有什么变化呢?很快心急的同学说“都不变”,我提醒他们说,别急,再多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看看,考虑周全一些。这样,很快学生投入到了热烈的讨论中,不但发现了不等式两条性质,甚至连两边同时乘以0后不等号变为等号都想到了。

2. 学生参与具备主动性

要想让讨论有效,教师设计问题的合理性只是前提,关键因素还是讨论的主体——学生,毕竟参与讨论是学生的事,学生是被动还是主动,会对讨论的有效性影响很大。教育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学生对所要做的事情兴致越高,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参与的程度就越深,就越能高效地完成讨论任务。反之,学生毫无兴趣,被强制性的要求讨论自己并不关心的话题,势必会应付,何谈有效?

比如学习“三视图”的内容,学生在了解了简单的、规则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后,比较容易选择出对应的图形。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视图”,笔者课前准备了天安门的图片、学校体育馆的图片以及学生课桌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且能够画出这些实物的“三视图”。实物是立体的,“三视图”是平面的,学生对于教师选择的图片很有兴趣,纷纷主动作图再在小组里展示、修改,等到我让学生到讲台给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几乎已经无法控制学生想表现的热情了,这种讨论的效果显然是完美的。

3. 课堂调控具备适度性

有效讨论,完全是学生的事情?非也,教师主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容忽视,如果任由学生讨论,教师只是袖手旁观,学生讨论的有效性也要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主导或者参与讨论,才能让学生讨论更为有效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参与小组讨论;二是老师要在小组间巡视,观察学生表现,聆听学生发言,促进学生交流;三是防止学生进入误区,及时纠正提醒,如果问题很难解决,教师要及时介入,点拨学生思维,防止浪费时间。

比如学习《角》,其中一个难点是已知一个任意角,不知道其度数是多少,要求运用一把直尺和一个圆规两件文具,再画出一个角与这个角度数相等,怎么做呢?因为学生没有学到圆心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所以对于所给的圆规有什么作用,如何去用百思不得其解,导致很多小组讨论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看学生着急而无动于衷了,就要适时介入,学生讨论很久没有找出办法,所以听课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就明显高于平常了。

4. 教师评价具备精准性

教师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激励学生进一步參与讨论,但是教师的评价要求具备精准性。所谓“精准性”就是教师评价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只是整体评价而不进行个体评价。首先,评价语言要精准。数学学科的答案不像文科答案,有很多时候具有唯一性,非错即对,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明确告诉学生,你的回答很好或者你的回答不对,你的思路正确或者你的思路不对,而不能用“也行、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严肃和严谨性。其次,评价的对象要精准。虽然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不可或缺,但是教师要着重评价个体的表现,而且要点名评价,不可以笼统,这会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让学生的讨论更加积极认真。

比如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时,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条件,让学生探求多边形的边的个数与其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帮助小组其他同学也明白了关系是n边形内角和就是(n-2)·180°的公式。此时教师就要着重表扬发现规律的那位同学,不但要表扬他善于发现和总结,而且还要表扬他乐于分享的品质,这就会鼓励其他同学效仿,促进小组讨论的效果。

“讨论”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促进了学生之间智慧碰撞交流,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有效讨论”强调“讨论”的价值意义,是对课堂“讨论”学习的一种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长远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和探索精神,以更好地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简介:

赵建芬,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讨论探索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