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修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设计

2018-02-24 06:18福建省泉州一中陈义顺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课件

福建省泉州一中 陈义顺

校本研修属于一种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帮助学校全面发展的研修方式之一,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从全方位、全视角整合力量,为学生及教师提供和谐发展的校本研修生态大环境,促进教师在专业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共同进步,实现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连的满足教师、学校需求的、能够调动教师再学习积极性的,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提高的一种研训方式。为了设计基于校本研修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笔者首先针对信息技术对校本研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的关键在于校本研修,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受阻的现象成为了一种常态现象(技术操作水平、观念先进与否、整合层次等),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建立适用本市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创建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和谐校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资源,深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改革试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研究工作,首先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了解决实际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及出现的问题,学校应立足于自身发展现状,结合发展大方向,建立长期的、正常发展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相关机制,积极发展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建设校本资源库、整合课程等全方位的校本研修。每所学校的生源不同,师资不同,软硬件条件不同,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和方法肯定不同。因此,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离不开校本研修的。

二、校本研修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式设计

1.设计相应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属于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具备正确、科学的理念及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应站在整体发展的立场及现状上,针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全新认识及思考后,将教师错误的教育理念进行合理纠正及改善,促进教师欣然接受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的管理理念。校本研修应根据本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设备设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工作需求等设计相应的培训计划。校本研修的特点决定了培训者主体应是本校优秀教师,是各学科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他们自身示范,带领学科教师改变意识,学习技术,深入应用。针对培训的策划者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规划及总结反思;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求内容具有统一性及针对性,重视实用性。以具体教学应用为驱动,采用集中培训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学以致用。

2.系统性研修培训机制的开展及应用。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属于一项整体性、全面性较强的立体式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指导教师学习如何操作、如果使用、如何深入了解等实现研究及使用相互促进,在设计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应针对教师们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精心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在课堂上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怎么样利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将课题研究完成得更好等,针对需要培训的内容进行全面培训,采用分层式的培训及个性化的培训方式将培训效率及质量提高。由简单至复杂,由浅及深,达到观念转变及提高的目的。首先培训应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及发展的大方向出发,安排教师切实需要的、与教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培训内容,先后实施硬件基础、通用软件、课件如何制作、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多互动、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制作微课等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将培训错开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安排及调整,针对教师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了解水平的高低为教师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保证接受培训的每一位教师能掌握并熟悉应用信息技术操作技术及与教学息息相关的技术方式及知识,培训应重视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使用、监督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及激励政策,监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际及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将这一指标与考核及评选先进个人挂钩,促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学校内组织及开展相应的制作微课视频或课件的评选及公开课比赛,针对制作微课或课件技术良好的教师鼓励其参与各种课件、论文、优秀课例的比赛。为了减轻同一备课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备课组、教研组内课件共建和共享。整合教师资源,使得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掌握信息技术较好的年轻教师搭配、协作,形成团队,为教师提供制作及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应购买或组织各学科进行教学资源的下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不会由于缺乏资源遇到教学瓶颈,在培训及实践过程中鼓励及引导教师通过各个方面寻找及搜集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将教师教学的个人需求解决,建设相应的校本资源库,让教师实现优秀课件及微课的资源共享,在平台及系统上进行专业性的技术审核把关。在校内成立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及信息,在校内资源共享平台上建立各自学科的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有效平台及桥梁。

3.教师的主要学习任务。

教师应在教学及培训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常规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及融入学校组织的各种微课制作、示范课评比等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在实践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评比及不断学习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参与进教育科研能力的研修过程中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及先进的科研观念,紧密连接教育观念,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主动融入教育平台组织的相关活动及评比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时应进行课堂录像分析,结合教学实际及先进的方式针对评价量规进行自行设计,探索具备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及校本培训的实效化、特色化,让教师顺应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及大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意义及作用,利用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加强不同层次教师培训的互动性及实效性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队伍,倡导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及理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及技术,积极建设动态的资源库。

校本研修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于学校及教师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校本研修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研修管理机制、开展相应的系统性研修培训机制,要求教师完成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构建动态的资源库,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1]韩晓波.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设计[J].教师,2015(03).

[2]林韦强.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设计策略探究[J].江西教育,2016(07).

[3]叶小丽.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层次结构的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3).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课件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