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引思”实效

2018-02-25 19:20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中学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中学 杨 娟

教学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随着“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的深入开展,一线教师不仅要更新课程教材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教育观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让学引思”的策略研究,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熟悉感,将教材相关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让学引思”理念

“让学引思”是当前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普遍采取的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之一,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涵盖教学理念变化和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各方面综合应用的新型教学理念。首先,“让学”要求教师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保证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真实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自觉性的提高。总而言之,“让学”主要指的是教学重心的合理化转移。而“让学”是“引思”的基本前提,“引思”是“让学”的最终目的。通过“让学”所产生的“留白”,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引领学生拓展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努力贯彻落实“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创设生活情境,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二、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努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和运用意义,将其与教学生活化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去掌握本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发展本学科的思维素质。

1.运用案例创设教学情境,提供生活化的思维素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教学素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它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大到国家时事热点,小到学生中发生的小事,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素材。运用案例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优化其心理品质。教师利用案例,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迸发出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积极的情绪投入思考,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尊敬师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我国的名人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进行现场的模拟。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这一故事的意义,教师可以将其演化为现代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运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语言。在故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效地发问,循序渐进地引导,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2.恰当使用比喻来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名人名言、漫画、古诗词、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来设喻,通过精心设问,或让学生独立思考,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以著名人物无穷的人格魅力、卓越的个人贡献、渊博的知识、崇高的品德等来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在笑声中,在对漫画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手段背后所演绎的社会、经济、政治以至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刻思考中,反思生活,启迪智慧;通过精练而优美的诗词描绘和渲染,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晦涩的观点变得易懂。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动起来了,思维习惯日渐形成,长此为往,思维品质就会得到提升。

3.努力避免走进教学生活化的误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好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有质量、有意义、有思考层次和思维空间的问题,将舞台交给学生的同时,要对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进行必要而有效的指导,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要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素材,但不能贪多求全,不作精细化处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学素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能用的素材都必须提供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工作,除了收集有效素材,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加工和处理,通过精雕细琢,将生动形象、符合生活实际的素材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1]刘卫华.谈“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学语文旬刊,2016(8):113-114.

[2]肖丽霞.关于如何构建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的浅见[J].科教文汇,2013(29):175-176.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