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延 课内开花课外香
——浅谈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2018-02-25 19:20安徽省广德县祠山岗学校韩荣玲
学苑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香港回归课前预习课外

安徽省广德县祠山岗学校 韩荣玲

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是阅读教学,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使学得再好,所得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课外阅读加以有益的补充。如何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以文本内容为载体,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1.结合教材,恰当补白。

“补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补充课文以外的内容。它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与理解能力,是文本的深化、发展、补充与延伸。语文课本中的许多优美课文,在许多地方留有“空白”,需要学生去感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内容,通过适当的穿插,恰到好处的“补白”,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上更加贴近课文,贴近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验。

《最后一分钟》讲述了香港回归,全国上下沸腾的场面,引出了香港屈辱的历史,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如果学生不了解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历史,对文本中的“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等文字就难以理解,就不能充分体会到作者及国人为香港回归而万分喜悦、自豪的心情,不能引起情感共鸣。教学时我恰当地引导学生阅读香港史料,帮助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通过这样的有益的补白阅读,学生就会对渴望香港回归的激动感受逐渐由平面趋于立体,由单薄趋于丰满。

2.渗透原著,拓展延伸。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习惯独立教学每一篇文章,对文本之间蕴藏的巨大的信息量很少发掘,其实这种信息量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如果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再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更能立体的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著名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带领学生走近鲁迅,走近他的《故乡》。学了《将相和》,推荐学生阅读《史记》。通过课外拓展性的阅读,让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这样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二、以时间安排为契机,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切入点

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尽享阅读。因此,如何把握课内外阅读时间的衔接点很重要。根据需要,课外阅读既可安排在课前,也可安排在课内,还可以布置课后的阅读任务。

1.课前收集。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前预习这个时间点,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如学习《再见了,亲人》,学生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推荐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激发了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课中链接。

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适时选择出示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还可以选择与课内教材相似或者形成鲜明对比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比较、整合的过程中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又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3.课后延伸。

在课堂收尾处做好课内向课外延伸,其意义十分深远。我们可以在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当课文学完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大后的闰土变成什么模样?我接着推荐阅读《中年闰土》《故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答案。这样安排既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的主观感受进行拓展与创造,又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三、以活动开展为依托,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实践形式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延,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实践。

1.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定时定量阅读,要求学生自主安排阅读内容,但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建立阅读摘录卡。

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时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在反复的揣摩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3.开展系列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给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采用讲、展、赛等形式,经常性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俗语说:“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课内开花课外香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出发,以课文为滋生点,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香港回归课前预习课外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25周年
小满课外班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对香港回归二十年的反思
做好课前预习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沁园春·贺香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