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18-03-05 05:45
中国药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胸痹稳定型斑块

刘 熠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1],临床常见类型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其病理基础为冠脉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可随时发生破裂,具有发病急、进展较快、更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特点[2]。斑块的稳定性降低主要与局部炎症及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相关,因此,临床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重点在稳定斑块、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3]。尼可地尔为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患者多由于气滞痰阻血瘀于胸中而致病,治疗应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为主,我院自制的胸痹通胶囊具有理气活血祛痰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心血管疾病[5]。本研究中观察了胸痹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6]: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诊断标准;既往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史,非首次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近期可表现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疼痛时间不超过20 min;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评级低于Ⅲ级;心电图大致正常或出现ST段改变,T波倒置甚至病理性Q波,心肌酶学无明显异常;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收缩压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提示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合并恶性肿瘤并远端淋巴结脏器转移;妊娠或哺乳期;合并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较差;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7]

所有患者均给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口服盐酸曲美他嗪改善心肌供血,美托洛尔片降低心肌耗氧量,尼可地尔片(商品名喜格迈,Chugai Pharmaceutical Co.,Ltd,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60539,批号为 15E010Z,规格为每片 5 mg),每次5 mg,1日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胸痹通胶囊(医院自制,批号为20160112,规格为每粒含生药1 g),每次4粒,1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8-9]

心绞痛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SAQ)表评价,共5大项19条,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识程度,总分100分。

血清细胞因子:抽取患者清晨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

血小板功能:抽取患者清晨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测,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PAR),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小板α-膜蛋白(GMP-140)、血浆内皮素(ET)水平。

治疗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55)

表2 两组患者SAQ心绞痛评分比较(,分,n=55)

表2 两组患者SAQ心绞痛评分比较(,分,n=5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表3和表4同。

指标 对照组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总分治疗前23.70 ± 3.22 1.90 ± 0.32 5.60 ± 1.42 9.80 ± 1.32 7.20 ± 2.13 49.62 ± 9.42治疗后29.24 ± 2.54*2.84 ± 0.34*6.84 ± 1.34*12.24 ± 2.04*8.84 ± 1.34*59.34 ± 7.34*治疗前23.37 ± 4.10 1.89 ± 0.20 5.69 ± 1.70 9.77 ± 1.19 7.19 ± 2.20 48.69 ± 8.70治疗后31.89 ± 2.34*#3.43 ± 0.24*#7.48 ± 1.28*#14.32 ± 2.01*#9.49 ± 1.34*#65.48 ± 8.2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斑块不稳定性诱发[10],而局部炎性反应及血小板活化均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IL-6及TNF-α均是人体重要的促炎因子[11],高水平的促炎因子可激活表皮中性粒细胞,同时导致大量分泌细胞黏附分子,因此导致血小板黏附增加;同时在促炎因子刺激下,hs-CRP等急性炎症蛋白也大量释放,最终形成血栓。其与血小板活化也密切相关,炎性因子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同时导致胶原的暴露,血小板黏附分子释放,血小板活化[12]。血小板内部的膜糖蛋白GMP-140仅表达于活化的血小板,ET提示血管内皮损伤释放的生物多肽,MPAR提示血小板聚集率,三者均能反映血小板状态,因此可提示机体是否正处于血栓前状态[13]。尼可地尔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并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还有靶向抗炎作用,能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斑块形成的过程。

表3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55)

表3 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n=55)

hs-CRP(mg/L) TNF - α(ng/L) IL -6(mg/L)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7.70 ± 1.12 7.77 ± 1.20治疗后5.24 ± 0.94*3.89 ± 0.84*#治疗前274.72 ± 19.73 274.79 ± 19.89治疗后208.11 ± 16.64*187.23 ± 17.73*#治疗前27.72 ± 4.73 27.77 ± 4.89治疗后21.11 ± 4.64*17.23 ± 4.73*#

表4 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比较(,n=55)

表4 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比较(,n=55)

组别MPAR(% ) GMP -140(ng/mL) ET(pg/mL)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67.78 ± 7.10 66.82 ± 7.00治疗后43.19 ± 6.46*36.89 ± 5.21*#治疗前15.82 ± 3.27 16.07 ± 6.19治疗后9.21 ± 2.10*7.58 ± 1.87*#治疗前65.70 ± 9.13 65.57 ± 9.22治疗后48.11 ± 8.20*36.33 ± 8.33*#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55]

中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多为痰、瘀、气等病理因素,聚集于心脉,阻滞心脉气血运行,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14]。胸痹通胶囊的组方主要为茯苓、枳实、半夏、橘红、郁金、石菖蒲、降香、瓜蒌、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枣仁等。方中太子参补气,半夏、橘红、瓜蒌、石菖蒲化痰,郁金、降香行气,茯苓止痛,五味子敛阴,全方共奏行气补气、活血化瘀、祛痰止痛之功效[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评分显著升高,血清内IL-6和TNF-α炎性因子、炎性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活化程度也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更显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综上所述,胸痹通胶囊联合尼可地尔片可显著降低患者SAQ心绞痛评分,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血小板活化程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1]李淑玲,朱成朔,刘国安,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10 -212.

[2]高 方,宾建平,肖文星,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新医学,2004,35(9):520 -521.

[3]金小辉,徐 凯,王 丽,等.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hs-CRP、Hcy、cTnI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4):364 -366.

[4]赵明明,王海蓉,熊 峰,等.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131 - 135.

[5]徐珠屏.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9):91 - 94.

[6]蔡洪滨,姚朱华,高 仪,等.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6):500 - 502.

[7]吉苗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小板CD62P、PAC-1的变化及意义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6.

[8]陈比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 - 4.

[9]李华政.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肌钙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 -6影响的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5.

[10]石玉国,李 康,林扬眉,等.胸痹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5,5(9):35 - 36.

[11]张文秀.胸痹通胶囊对冠心病炎症因子hs-CRP、IL-6血清水平的影响[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12]傅桂清,钟思干.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 CD62P和 PAC-1的影响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3,34(10):1606 - 1607.

[13]黄震华,朱雅琴.2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8):566 -569.

[14]郎永军,魏建军,刘存英,等.盐酸川芎嗪联合辅酶 Q10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790 - 3792.

[15]吴钟伟,王 圣,李 斌,等.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4):293 - 296.

猜你喜欢
胸痹稳定型斑块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