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2018-03-07 19:17苏春稻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支架式形成性评价情景教学法

摘 要:“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符合。以初中数学科目为例,在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强调了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重点从课程导入、课程了解、课程运用及课程评价四方面出发,以实例为依据,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形成性评价

数学是初中的重点教学科目,该科目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数学基础牢固性的主要因素。初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板书式”以及“填鸭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且无法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差。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分解复杂的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深入性”。

1.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根据“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应视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采用游戏教学法完成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应初中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

2.学生地位主体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常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时间基本被教师对知识讲解的过程所占据,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与记,学习积极性差,无法建立起学习框架。“支架式”教学模式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激发其想象与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3.教学目的创新化

根据“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应更加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应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精神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地学习,提高数学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创新度较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课程导入现状

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方法,主要为语言导入。模式如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xxx”或“同学们,在学习了xxx后,接下来我们要学习xxx”。采用上述方法導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将前后两节课的知识连成同一体系,学习效果往往较差。部分初中已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但教师很少应用多媒体展开导入。导入环节,多媒体屏幕所呈现的仅仅为本节课的课题。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教学,提高课堂导入的灵活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2.课程了解现状

课程了解环节,初中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板书式讲授”“口头讲授”以及“提问”为主。其中,板书式讲授与口头讲授占据课程时间的比例较大,提问量较低,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可以看出,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程了解环节仍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有待改革。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作为主导,引导教学脉络,理顺教学框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

3.课程运用现状

课程运用环节,初中数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为学生预留练习题为主,学生需在课下完成练习题。在无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习题的完成效果通常较差。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向教师求助。学生认识不到解答习题的目的,无法通过练习将各类知识相联系,学习水平低。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引导其主动地将知识连成一体,对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4.课程评价现状

现有的教学方法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法以“总结式评价”为主。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均由学期末的一张考卷而决定,评价缺乏科学性。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可使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支架式”理念与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导入及了解等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课程导入环节的应用方法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一课为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导入环节的应用方法如下:

(1)教师在课下为学生准备不同的物体,或准备不同图形的剪纸。课堂开始时,将各物体拿出,提问学生各物体的形状。例如,可为学生准备圆形的瓶盖、三角形的三角板、长方形的书本以及椭圆形的巧克力盒等。教师提问:“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身边各种物体的图形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所提供的物体,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分享一下其他物体的形状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予其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并要求学生通过剪纸得到一个三角形。此时,学生所得到的三角形中,必然既存在全等三角形,又存在等边三角形以及各边长均不相等的三角形。提问:“同学们,大家手里的剪纸都是三角形。可是仔细观察,每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却仍然有所不同,不同在哪里呢?”(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三角形的区别在于,三个边的长度之差不一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等三角形。

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1)为学生展示不同物体的不同形状,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其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得到不同的三角形,符合初中学生“多动”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密切配合教师展开教学。(3)分析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差异,能够使学生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习框架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2.课程了解环节的应用方法

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了解环节的应用方法如下:

(1)教师采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全等三角形。采用情景教学法,完成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的教学。(2)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小明做了一个风筝(如下图),其中,∠EDH与∠FDH相等。ED边与FD边相等。在不测量的情况下,如何证明EH与FH相等呢?”(3)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共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4)学生讨论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教师需给予引导。部分学生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讨论主题偏离课堂教学轨迹时,教师同样需给予干预,在为学生留足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的基础上,确保课堂能够按照秩序进行。(5)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分别选出组长,解答该问题。(6)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解答结果,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教学,优势如下:(1)为学生创设有关“风筝”的情景,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课程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价值。(2)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与“支架式”教学的目的相符。(3)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由教师给予引导,能够确保课堂按照预设脉络而进行,同时还可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供空间,使课堂的活跃性得以提升。(4)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将复杂的教学任务分解开来,提高教学效率,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相符合。

3.课程运用环节的应用方法

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教师可将“支架式”教师方法应用到教学运用环节中,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教师为学生设置习题:“首先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视为△ABC。再画出另外一个△ABC,使∠A与∠A相等,∠B与∠B相等,∠C与∠C相等。将△ABC剪下,与△ABC做对比,观察两者是否相似。”学生同样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2)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手里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此时学生会回答相似。(3)教师提问学生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原因,帮助学生将三角形的内角知识等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入性。

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将习题练习的时间转移到课上,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练习,对教学过程完善性的提升,以及学生自控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相符合。

4.课程评价

应将“支架式”教学理念应用到课程评价过程中,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方法如下:(1)总结性评价:以1个月为一阶段,由教师拟定题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使学生能够清楚自身的不足,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查漏补缺,深入地理解更多的知识。(2)形成性评价:将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参考指标,使学生认识到,与结果相比,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要。

上述教学方法符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应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支架式”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做好课堂导入。将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联合應用到课程了解环节,主动引导学生解答习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深度,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海明,朱梅,朱伟华.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31-34.

[2]郭剑锋.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4(28):80-81.

[3]叶秀凤.“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34-35.

[4]张颖丽.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48-149.

作者简介:苏春稻(1972—),女,福建厦门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支架式形成性评价情景教学法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运用情景教学法开展酒店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