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3-07 19:41刘鹤林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刘鹤林

摘 要:地理课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要扎实、有效、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二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三要加大学生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课堂上到底该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可能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当然,因为不同的学科具有各自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点,因此,就不同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能力各有侧重。那么,我们初中地理课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我们又该怎样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将这两个问题穿插起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读写听说的能力

在多数人的惯性思维里,似乎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课、英语课的专利。其实不然,地理课对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甚至偏废的。

1.“读”的能力。关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同学科可能着眼点不同,但方法基本无异。这里笔者着重强调的是,因为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我们更要注重其科学性的表达。比如,课本中有些文字,我们就应该强调学生注意,如“一般地说”“主要”等词语。这里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地壳比较活跃。”这里,我们就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般来说”这几个字,避免认识绝对化。同时,我们还要科学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说”的能力。就我们地理学科而言,教学中,笔者主要结合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内容,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辩论会、故事会等就很受学生欢迎。教学《中国的气候》之后,结合我国现在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入冬以来,雾霾天气已经大大影响了人们生活的现实情况,笔者安排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效果就很好。

3.“写”的能力。同一些主要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方面,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要求;第二方面,这样做有利于真正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链接能力。《走向世界的中国》这一课,跨度大、灵活性强,课标没有具体要求,这就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提供了施展的空间。课堂上,笔者没有循着课本安排按部就班地讲,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学,写出感受,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二、走进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是在课堂。但有时课堂教学有其狭隘性。因此,我们还要适时地走出课堂。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增强学习趣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通过自己的大脑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课的教学,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背景知识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做社会调查。具体是这样操作的:第一环节——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调查自己家乡的主要河流。主要调查清楚两点:(1)家乡径流季节变化的情况;(2)家乡都有哪些主要水利枢纽或者大型的水库。第二环节——进行参观。参观对象:(1)参观家乡附近的水利工程;(2)参观家乡的农业节水工程。第三环节:做交流。交流的内容:(1)分组讨论家乡在农业种植时在节约用水方面都做了哪些具體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工作;(2)畅谈自己对家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有哪些好的做法或者建议。第四环节——做总结。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来进行。目的是对学生的整个调查活动做一个完整的小结,指出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不足。这里要说明的是,或者要强调的是,教师做总结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在掌握实实在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果。

当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但对于何为“探究”,相信很多同仁还是比较模糊的。当然,现在去探究何为“探究”似乎意义不大。这里,笔者只想强调的是,一般来说,“探究”是一种活动。它有利于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然探究有这方面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加以采用。

教学“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时,笔者注意到学生已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是指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性活动。为确保这次活动的高效开展,笔者在课前重点做了一些工作:(1)指导分组,分成四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2)教师公布三个探究性问题,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3)组长带领组员搜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上课时:(1)小组选派代表发言,介绍本组研究成果;(2)其他学生提出质疑(针对代表的发言);(3)教师进行讲评。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态度,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内心获得了一种体验。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学中,需要教师拥有务实的教学态度,还需要教师有向下看的勇气,不能一味地追求功利性的东西。上每节课之前,我们不妨自问一下,特别是备课环节做好对教学对象的分析工作。相信,做到了这些,我们一定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爱成.挖掘·开发·激活·创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程资源观[J].吉林教育,2010(11):103.

[2]张德江.培养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24):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