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激趣策略

2018-04-03 02:07李辉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趣味性识字

李辉英

(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363500)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目标第一条要求明确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统编本语文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文中也指出:“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2]这些表述都强调了兴趣对于识字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识字兴趣教学策略的探究,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表现欲强、活泼好动,但是缺乏意志持久性。所以作为语文教学基础的识字教学,教师要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识字的积极性,减少学生识字的畏难情绪,留下对汉字良好的“原初印象”,觉得语文学习有意思。比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可以开展一次“交朋友”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做自我介绍,要求把姓名介绍清楚,让同学记得住,还可以说说名字的来历和意义。先同桌互相介绍,再小组里相互认识,最后在全班自我介绍。随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在黑板上展示。这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表现自我,收获了纯真的友谊。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大量识字,每个字与不同的人和意思联系在一起,不仅记得牢,而且学得鲜活。

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大有裨益。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能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比如,教学一年级《青蛙写诗》一课,结合儿童诗的内容,设计富有童趣的荷塘识字环境:在画面清新的荷塘里,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不断跳出,落在田田荷叶上、每一次跳动、荷花盛开,伴随着一个个生字的生动呈现,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识字,牢牢记住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祖国文字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创新识字方法,体验丰富性

“学龄儿童入学之初,其心理需求热点在于急切地识字,他们的这种成就感、自豪感,是值得珍惜、爱护的宝贵的学习原动力。”[3]统编教材重视“多元识字”,要求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识字方法的设计创新,让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识字和阅读活动中。

1.猜谜识字。教师可以根据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字义,精心编制儿童字谜,让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字谜形式赋予识字教学趣味性,比如用灯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猜出“月”字;“起点、接力、终点”猜出“为”字等。字谜让学生历经思维的锻炼,在猜出谜底的同时加深识字效果,体验恍然大悟瞬间的成就感。

2.动作模拟。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以动作模拟的形式,形象传神地表现字形结构和体会字义,比如“闪”字的教学,可以让一位学生双腿微微张开,站在教室门框中央,让学生识记。又如“看”字的识记,可以让学生演示向远处眺望时,手搭凉棚,放在额前眼睛上方的动作,既体现了“看”字的结构,又理解了字义。

3.顺口溜。编顺口溜辅助识字也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根据汉字部件或笔画构成,用形象化的语言编制顺口溜,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识字。比如“金”字,可以编顺口溜:“一个人,他姓王,两边口袋两块糖”;“众”字可以直接编成“三人为众”帮助识记……这种顺口溜识字的方法,易学易记,提高识字效果。

4.加减法。汉字加一笔、减一笔,添加一个部件、减少一个部首就是另外一个字。所以,加减法是低年级识字经常可以用到的好方法。比如“大”字加一横是“天”,加一点是“犬”等。

5.归类法。很多汉字在字形或读音方面存在关联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归类法引导学生识字。比如同偏旁部首的字“鸡、鸭、鹅”,同结构的字“众、品、晶、森”,同音字“木、目、沐”等。这样不同的归类加深了学生对字形的识记,也有助于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母语教学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除了要注重“多元识字”方法的灵活选择,还可以有意识引导拓宽学习的渠道,让学习空间向日常生活空间无限延伸。如校园树木花草上的名称牌及科普简介、教学楼名称、宣传栏;街道、社区各种商店的店名、广告牌、门牌;家里的电视节目、书画布置、家电使用说明书等。创新识字方法,引导识字过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更有情趣,并且使学生不知不觉积累了识字量,在提高对生活情感体验的同时感悟文字的丰富性。

三、引进激励机制,激发主动性

激励机制具有助长作用与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得到有效激发。大量集中的课堂识字,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灌输,不懂得探索激发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机制,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单一的感受,慢慢滋生被动厌学的情绪,对于后续的语文学习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所以识字教学一开始,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至关重要。可以针对儿童活泼好动、喜欢竞争的特点,有意识地在识字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通过延续幼儿园激励机制,采用小奖品和“识字小能手”等称号的授予等物质和精神的激励,调动学习主动性,保持学生识字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识字小组,定期开展多种识字汇报竞赛,通过评比的方式,在班级黑板上统计各组识字竞赛成绩,评选优胜集体,评价可从数量、读音、识字故事等多个侧面进行。既重视评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形成竞争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励机制的有效引进,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识字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识字就不再是教师单调的灌输,而是生动活泼的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4-9.

[3]戴汝潜.识字教育科学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趣味性识字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识字
识字儿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识字谜语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