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支持视野高职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18-05-14 12:45林漫森何冰
新丝路(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辅导员高职院校

林漫森 何冰

摘 要:本文分析了社会支持概念理论内涵、社会支持与辅导员价值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三个维度视野,提出当今高职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社会支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价值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效实现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熟及成才的影响至关重要,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德育水平与育人质量,关系到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野,探索当今高职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推动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社会支持和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关系

社会支持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正式的科学概念提出,最早源于“社会病原学”,后来随着概念内涵的拓展,延伸为个体内心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指个人通过与他人接触得以维持社会身份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形成交往支持活动的系统。它包含了三个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率三个维度。主观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主观感受到的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支持和满意程度;客观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援助、社会网络关系、稳定的婚姻、良好的社会交际等内容;对支持的利用率指个体对支持的主动、有效的利用情况。已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缓解个体压力,降低工作倦怠,提高自我效能和幸福感、对个体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高质量的社会支持能助力从业者实现其职业价值。辅导员对学生担负着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职责,其职业价值体现在通过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状况直接影响其职业价值的实现,认为“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身心越健康、主观幸福感越强、工作效能感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二、高职辅導员社会支持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地位越来越突出,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加上工作复杂性、机制建设不完善、社会对学生成才的高期望等,无疑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工作积极性。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是高职内涵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辅导员个体发展、职业价值实现的需要,但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不够重视辅导员工作、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较严重、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现状。高职辅导员作为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角色,承担着学生思想引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多重任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需要多方的理解与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辅导员的个体成长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其所在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辅导员职业进步与职业发展的必要资源,因而要高度重视社会支持对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的作用。如果社会和组织不能给予高职院校辅导员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会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自尊心、职业体验和职业价值的实现。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组织对辅导员发展的帮助、同事们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亲人对辅导员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慰藉、个人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等,都有利于辅导员获得职业发展的动力,帮助辅导员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辅导员自身要通过多方位的努力,不断完善高职辅导员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支持水平,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社会支持视野下高职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路径对策

1.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和声誉度,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学校、辅导员个人等多方合力。首先,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辅导员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营造一个尊重辅导员、支持辅导员工作的大环境。要制定相关指导性政策,组织评选优秀辅导员、设置辅导员工作奖项等,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其次,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平台和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国家重视加强辅导员建设的政策,报道辅导员日常工作、职业感受,让社会进一步认识到辅导员职业的价值,增强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感知度、理解度和支持度,在社会上形成人人都认同并尊重辅导员职业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辅导员先进典型,深度报道辅导员年度人物、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奖者,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为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充分意识到辅导员工作对学生成才、学校稳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要为辅导员搭建工作平台,完善发展机制,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2.利用同伴资源,增强高职辅导员职业归属感

同伴资源是社会支持的重要资源,对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和增强归属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职业素养、工作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借助同伴的力量。一是辅导员之间开展有效的对话交流。辅导员工作繁琐复杂,工作压力巨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可组织辅导员开展专题论坛、工作例会、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搭建常态化辅导员对话交流平台。通过有效的对话交流,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增强辅导员职业自尊感,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给辅导员营造一个情感支持空间,降低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认同感;二是加强专业教师对辅导员的协同指导。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辅导员专业领域和职业成长需要,建立辅导员分类指导团队,从专业知识和科研角度对辅导员进行协同指导,帮助辅导员改变“重实践、轻研究”的现象;二是开展传帮带辅导员“青蓝工程”。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指导年轻的辅导员,开展 “一帮一”导师传帮带活动。既能为辅导员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又能给辅导员提供的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从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信心和职业热情。

3.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供多元化客观支持

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切实改善辅导员的生存状况,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为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实现提供多元化的客观支持。一是严格规范高职辅导员的准入制度,为辅导员队伍质量提供保障。要把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热情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将真正热爱辅导员工作,守业、乐业的人吸收到辅导员队伍中;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持续性客观支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创新能力、工作业务水平,扩展职业视野,提升理论素养,为辅导员发展提供持续性客观支持;三是健全高职辅导员职业发展制度,为辅导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客观支持。高职院校要科学制定辅导员考核机制、将辅导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纳入高职院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让辅导员在职业成长中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要制定一套符合辅导员实际工作、科学量化、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要制定个性化职级和职称评聘机制,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为辅导员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4.突显人性化关怀,提高高职辅导员的主观支持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关心和爱护辅导员,让辅导员感觉到受尊重、被支持,从而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动力。一是高职院校要尊重辅导员,给予辅导员更多的情感关怀,肯定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满足辅导员被尊重的职业期待。要关注辅导员现实生存困境,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实际问题,有效处理辅导员内在需求和现实满足之间的矛盾。同时,要主动、及时了解辅导员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持、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等,帮助辅导员合理宣泄和释放心理压力,满足辅导员对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情感需求;二是高职院校要建立畅通的工作沟通渠道,及时倾听辅导员声音。主管部门和领导要深入基层、走进一线辅导员当中,真心诚意地与辅导员沟通,增强和辅导员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缩短与辅导员的情感距离。同时,各组组织要给辅导员组建一个有激励性和凝聚力的精神家园,增强辅导员的话语表达权,避免辅导员群体的“失语”状态,提升辅导员群體的影响力,增强职业的存在感与认同感。

5.提升高职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社会支持利用率

工作中导致在遇到困难或压力巨大时,高职辅导员应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首先,要充分了解社会支持的作用,认识到社会支持对缓解生活压力、降低突发事件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能对处于压力情景下的个体予以一定的心理保护和援助作用;其次,积极发现其所处社会关系系统中的社会支持,加强自我对支持的利用度。辅导员在平时生活工作中要留心身边可能存在的支持源,知道怎么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在困境中,要主动向家人、朋友、领导、同事进行工作的有效沟通,或进行专业心理咨询知识求助,及时消除各种负面情绪;最后,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建构多样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辅导员的自信、增加职业价值的认知有着积极的作用;再者,辅导员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支持。要学习相关心理知识,做好心理健康预防。认识自我,了解自己,悦纳自我,积极调整的心态,以达到身心和谐。要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完善自身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

6.利用家庭资源,提供强大情感支持

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是辅导员的精神栖息地,也是实现辅导员职业价值的核心支持力量。有效的家庭支持能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有助于辅导员调节不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对于辅导员个人而言,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辅导员要认识到家庭是社会支持网络中最关键的环节,而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辅导员平时要学习和改进与家庭成员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分清楚家庭与工作的界限,及时转换角色,避免因界限模糊造成的跨界时间侵入、也不要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和角色模式带到家庭中;二是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避免家庭角色的缺失。辅导员工作繁杂,界限感模糊,辅导员要通过提高效率、合理安排、寻求支持等方式来为家庭生活腾出精力和时间,适当承当家庭管理、儿女教养、老人照顾等家庭职责;三是要主动和家人沟通,向家人介绍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让家人对辅导员工作有所了解,在辅导员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情感支持、陪伴支持等客观支持。

总而言之, 高职院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建设,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重视辅导员的内在价值追求,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发展资源,以促进辅导员的自我发展与职业价值实现,促进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虎、初媛媛.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5(20)

[2]赵海楠.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6)

[3]罗品超.社会支持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探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6)

[4]卜春梅、戚坚军.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

[5]唐喆.浅谈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J].速读(上旬),2017年(7)

作者简介:

林漫森(1979--)男,广西藤县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

何冰(1983--)女,广西北流人,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面: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