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2018-05-14 14:27林燕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林燕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为了做好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工作,教师要

从“趣味导入,生成问题;举一反三,引出问题;一线串珠,勾连问题;逐层递进,深化问题;触类旁通,拓展问题”等方面着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几乎是没有的,要么是碎碎问,要么是毫无意义的问。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斟酌每一个问题,做好课堂的有效提问。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趣味导入,生成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非常关键,有效的问题导入能迅速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将学生带到文本中去。所以,在导课时,我用玩游戏、讲故事、视频播放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问题。比如,在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我发现“窃读”二字非常恰当。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导课时,我为学生讲了“窃”字的含义,即“窃”字本来的意识是偷,一般的都含有贬义,但是文章却把“窃”写入了题目,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从题目着手,分析了“窃”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窃”字的本意后,产生疑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是“窃读”,作者是怎样“窃读”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不仅促进课堂问题的生成,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二、举一反三,引出问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教也”。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或提问中,教师要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提问策略,引出学生要学习的问题。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就是学习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比如,在教学汉字时,我为学生讲了左耳旁。左耳旁在古代并不表示左耳,而是表示高坡,念“阜”,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左耳旁。然后我帶领学生学习带左耳旁的字,“坠”左边画的是左耳旁,右边是一个人,一不小心从高坡上掉下来了,这个字就成了“坠”。讲解完“坠”以后,我立刻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想想,那“降”字怎么解释呢?听到问题后,学生纷纷陷入讨论之中,一会儿,一个学生说:“就是一个人从高坡上走下来。”听到答案后,学生纷纷鼓掌。其实“降”就是指左边是高坡,右面有两只脚,它的大脚趾朝下,表示向下走,向下降。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学会了左耳旁,以后再遇到带左耳旁的字就都理解了,这就是举一反三。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

三、一线串珠,勾连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中,很多教师喜欢“碎碎问”,一节课下来,全是问题,弄得学生根本无法走进文本,只是跟着老师的问题走马观花地过了一遍文章。为了摆脱这种低效的提问方式,教师应该从宏观上掌握文本的意思,用主问题将细小的问题串联起来,起到一线串珠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文本,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这个问题看似一个问题,却又要从好几个方面回答,经过分析以后,学生会发现作者是从“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文本每一段落的内容,最重要的让学生掌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所以,摒弃碎碎问,采用一线串珠、勾连问题才是课堂提问所必需的。

四、逐层递进,深化问题

语文的学习不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好多文本的内容都是有一定的深层次的含义的。关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草草解决,教师应该挖掘文本的内涵,提出层进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是: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从以上几件事中,你能理解梅花的品格吗?3.从文中找出能表达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眷恋的句子,想一想梅花和外祖父有哪些共同之处。这三个问题,都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一一提出来的,而且每一个问题都是层层递进的,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中掌握了文本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含义,从而掌握“梅花魂”的真正意义。

五、触类旁通,拓展问题

小学语文课文很多是有相似之处的,有的是写作放法的相似,有的是写作结构的相似,还有的是情感表达的相似。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文本与教学资料,找出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生拓展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我对文本做了认真阅读和分析,确定了讲授的思路,即让学生自己细读、赏析。因为文章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果学生能自己掌握几处,那以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就都能掌握了。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请同学们积极交流,说说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个片段或段落,并说明理由。这样问题不仅容易回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的用法和作用,等到学生再阅读课外读物时就会更加容易地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了。

参考文献

[1]霍刚.从创新角度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J].创新课堂,2015(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