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强化情感渗透的实践路向

2018-05-14 14:27王小燕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价值小学语文

王小燕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生语言交流和人文化教育的统一。情感渗透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夯实“立德树人”的根基。本文正是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情感渗透教育为切入点,探寻情感渗透教育的本位价值,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情感渗透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些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渗透;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体验是人类诸多生活世界体验中最为珍贵的体验。对于生命个体的意义世界而言,其存在意义不仅体现在生存价值层面,更多的是情感意义世界的价值表达。毕竟,每个人都是悬在自我建构的情感意义世界中的动物。情感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心活动折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我国教育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具体到“美育”维度,就是要以情感为核心,引导学生感知情感、促发情感、生成情感、升华情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仅是作者思想观点的深度剖析,更是对文本内在情感价值的体悟和体验,最终促成学习者高尚、可贵情感的生成。语言符号是特定情感价值传递的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内嵌着情感价值取向,将最优秀、最可贵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习者,是小学语文的价值选择,是其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情感渗透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把情感渗透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挖掘和体验教学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探求语文学科本体知识的情感价值取向,厚植课堂教学情感资源,实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学文”“悟道”“生情”,真正培塑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强化情感渗透教育进行探究,得出提高语文情感渗透教育的策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何谓情感渗透教育

情感是人所共有关于喜怒哀乐等情绪因素的真实反应,是人生态度的直接体验。马克思说:“既然人是从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知识、感觉等,那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可见,情感是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維的“结合体”,要培塑人的可贵情感,必须要发挥“周围世界”的功能和价值,教育是学生“周围世界”的现实体现,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无疑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的重要取向,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那么什么是情感渗透教育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理性认知与情感因素的结合,对学习者在情感层面的教育影响和渗透,把学习者的情绪机制、生理机制和思维机制相嵌合,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发挥“润物无声”的情感孵化作用,最终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小学是学习者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塑学生的情感态度,无疑是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文本中,内嵌着大量情感教育素材,究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选的文章,文章是作者的“心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不同内容的文章的情感维度又有所不同,指向于家庭情感、国家情感、民族情感、风景情感、乡土情感、理想追求等。正所谓“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将这些内容以情感渗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内在情感的迸发,内化作者情感于心,外化作者情感于行,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反应是极其有用的。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要认识到情感渗透教育对学生情绪调控性和情感熏陶性的价值,设法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感中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资源对学生进行教授,坚持从环境架设和实践育人着手,促进学生与老师、与文章之间建立一个情感沟通的桥梁,让情感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强化情感渗透的价值探寻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创作是作者的情感“流露”和“展开”,读者品读文本,要强调情感的渗入,由己及人,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实现以情入文、以情读文的效果。概而言之,小学语文强化情感渗透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价值。

首先,培塑学生品质。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价值观探照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发挥其人文塑造价值,彰显以文化育人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的价值不能囿于知识获取的“工具理性”,更应该倾向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品质培塑的“价值理性”。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的阶段,通过情感渗透教育,把教学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以恰当的方式“传送”给学生,尤其是将一些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社会精英的优秀情感传输给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渗透效果,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进而自发地学习和践行文本中的情感行为,生成优秀的个人品质,显然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学习有了兴趣注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文字的兴趣尚未浓厚,亟需教师进行有效引导。情感渗透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只有当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生成深厚的情感,实现情感与知识的互动,那么,兴趣就会得到激发。无疑,情感渗透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于细微处见情感,规避传统“重知识灌输轻教学互动”的弊端,改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其境、生其情,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丰富化,生成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进而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

最后,缓解学习压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小学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性知识传授,要求学生必须要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比如在1—2年级,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压力不可谓不大。如何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从学习心理层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较好、较常用的方式。应用情感渗透教学方式,把小学语文蕴涵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师生交流互动、问题式对答、解说员式讲解等方法传递给学生,能够有效解除学生心理压力状态,把语文学习当做“快乐之事”“兴趣之事”,即使语文知识比较零散,知识点较多,也被“兴趣”消解,进而树立学好语文的内在自信。

三、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渗透教育的问题审视

情感渗透教育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然而,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情感渗透教育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本身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表现为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学文本的情感主线,致使教学思路缺乏逻辑性,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的情感教学脉络,导致在品读文本时无法实现情感渗入,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灌输式”“填鸭式”“无趣化”的弊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对情感渗透教学的应用问题。表现为对文本的情感片面“夸大”,把正常的情感渗透变成了“过度煽情”,虽然有效挖掘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但“夸大其词”地把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反而造成了“过犹不及”的效果。对文本情感的“过度处理”,在教学时或许能引发学生的钦佩感和融入感,但课后细细品味,必然发现其中的“空洞感”,因为对情感的过分夸大无疑消解了文本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最终给予学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

思想是实践的指南。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情感教育理念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即使课堂教学应用情感渗透教学,其效果也不容乐观。教育选择何种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取决于教育目的、教育阶层的需要。教育效果彰不彰显,取决于教育者本身对正确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应用。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当教师本身“得道”,才能做好“传道”的工作。因此,解决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教育的问题,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是“关键变量”。

四、小学语文优化情感渗透教育的路径选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针对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树立问题意识,从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出发,提升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深度挖掘语文教学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厚实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根基。

(一)坚持能力本位,提升教师的情感修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要增强情感渗透教育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唯有教师具备厚实的情感修养,才能外化榜样的力量,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坚持能力本位,从提高自身情感修养着手,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强化对教师情感道德的培训力度,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各种关于情感渗透教学的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涵养教师内在的情感道德力量,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情为带,诠释“爱即师魂”的价值追求,用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学生、栽培学生,促进课堂生成和谐的教学生态。

(二)坚持内容为先,挖掘课本的情感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低阶,对于教学文本中内容的情感把握,较为生疏,亟需教师的正面引导。对此,教师必须要学会对教学文本内容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尤其是要挖掘其中涵盖的情感教学资源,才能为情感渗透教学提供前提和基础。比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能对生词、故事梗概进行了解,但对文本中所包含的小女孩的凄惨与无助却无法了解,而本文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要培塑学生的怜悯之情和同情之心。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把小女孩卖火柴的悲凉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了解到同处一样的年龄却有不一样的生活境遇,进而生成对弱者的同情,深入理解本文的内在教学意义。同时,在情感渗透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环境营造,架设“此情此景”,发挥环境育人价值,利用多媒体、图片、声音等创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触景生情”,对于培塑学生的内在情感是极为有利的。

(三)坚持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作者本人的生活片段和生活感悟,要增强情感渗透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实现生活世界的复归,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实施情感渗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在讲授《可贵的沉默》一文时,就应该从文本中包含的丰富亲情资源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父母无私的爱”,通过故事讲解、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情感内涵,全程进行亲情主题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同时,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关于亲情的主题演讲,以唤起学生对于亲情的内在感受,进而理解父母不易。此外,还可以布置亲情家庭作业,让学生帮父母做家务、端水洗脚等,实施课内外的情感渗透。无疑,情感来源于生活,情感渗透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导向来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教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内在情感,生成文化自信,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效果明显。然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情感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效果导向,从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度、广度和深度着眼,通过提升教师情感修养、挖掘文本情感因素、创设情感教学环境和嵌合学生生活世界等措施,引导学生融入情感渗透教学,激發内在学习兴趣,令学生对语文教学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最终达成“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臧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2] 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

[3] 郑璐璐.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以人教版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2).

[4] 赵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5] 王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6] 吴晓敏.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价值小学语文
一粒米的价值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关于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能力作用分析
“给”的价值
微电影广告的情感渗透与效果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