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18-05-15 09:42徐进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徐进娟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反映,是借助言语来实现的,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阶段.而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确定了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一、强化观察能力,给思维架设桥梁

观察是通向思维的桥梁,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故有:“观察是思维的门户”之说.它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就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然后认真思考,透过表面现象看其本质,找到解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时,笔者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观察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如要达到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能从观察中归结出:上下两个面是一样的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是一样大.同理再让学生观察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得出了同上下两个面相同特征的结论.最后通过引导归纳,让学生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并且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分别是一样的形状(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并且一样大.这样,通过观察引发思维,从而掌握了长方体有关面的特征.

二、深入学习实践,使思维形成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和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逐步学会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抽象与概括,使学生掌握判断与推理这两种思维形式.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才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一定的能力.

例如,抽象与概括的思維方法.抽象就是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其他属性分开.概括则是将一些事物的相同属性归纳在一起.抽象与概括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的获得,都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或实际操作获得感性材料,再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整理,找出共同的特征,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又如,判断的思维方式.判断是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学中的性质、法则、定义、结论都是判断,如,“2是偶数”“2不是合数”,“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思维的过程要借助于判断来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对一道应用题,应分几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等,都是判断的具体表现形式.

再如,推理的思维方式.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量判断的思维形式.常见的推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三种.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一般用三段论式.如,能被2整除的数叫作偶数,18能被2整除,所以18是偶数.

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叫归纳推理.通过一些个别的事实,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抽象概括,归纳出一般结论,例如,由式子:0×2=0,0×6=0,8×0=0,9×0=0……最后归纳得到“任何数与零相乘,积都为零”的结论.小学数学中不少概念、法则、公式都是这样形成的.

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叫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同,推想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如根据比和分数意义相同,类比到它们的基本性质也相同.

三、合理“动化”,让思维逐层发展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动化”教材,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促进知识的内化.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地开拓思维,促进知识的外化,从而充分发挥操作实例的作用.怎样“动化”?笔者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转化:

1.把教材的图像转化成学生动手的指南.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借助教材的图像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物体的变化,寻求事物的规律,达到发展思维,掌握知识内涵的目的.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中要求学生按教材图像的提示,自己动手割补.教师设计两个观察点给学生指路:①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转化成长方形的什么?② 割补前后图形面积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学生通过割补图形和观察很快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对一部分课例,有时笔者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指导学生操作观察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笔者要求学生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思考: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把长、宽、高连乘起来.再用数木块的方法说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学生感到公式是自己发现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2.把教师的“主导”转化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主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往往依赖“主导”的思维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突破这种“计划性”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全员参与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开拓.笔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原则上以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每组定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与调控学习过程,一周一轮换.负责人对于组内同学的发言予以安排,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作为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学习讨论情况及结果.教师则重在设计讨论点,传达小组信息,组织交流,形成共识,使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和交往的状态中.小组活动时,鼓励中等以下的学生大胆发言,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整而引发讨论,促使全员处在动态思维之中.在突破重难点及概括新知识时又充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作用,启迪组内同学的智慧.而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就有机会给中等生.这样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评价能力都有所提高.这种“动化”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无疑是一种推动器.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