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课内课外两支桨,驶向语文纵深处

2018-06-07 09:38孙艳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语文

孙艳华

摘 要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的确,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应该有多广阔。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语文教师就要学会把书本上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把课内课外相串连起来的题材和写法,如果抓住这些篇目,将课内外课外相关联,将会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语文空间,领略无限风光。

关键词 语文 课内题材 课外题材 写作手法

1串起相同的课内题材,操千曲而后知音

生活的花朵千姿百态,语文的花园百花争艳,相同的题材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可是学生的习作却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如果我们教师抓住典型篇目,以点带面,相机引导学生深入广阔的作品海洋,往往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年级的《孤独之旅》,讲述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少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被迫跟着爸爸来到荒凉的野外放鸭。旅程中经过多种磨难,最终战胜了内心的孤独而成长起来。笔者在教学完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回忆课本中出现的其他相关的成长课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到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相关文章。然后我再让学生辨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启发学生,一样的成长,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可以有不同的成长方式。可以在亲人的关爱下成长,也可以在社会和自然的磨砺中成长。这种抓住一个主题領着学生拎起课本中相关题材的文章,可以超越单独一篇文章的视野局限,思维飞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2串起相同的课外题材,观千剑而后识器

古今中外优美的作品浩如烟海,平时学生的课外学习也少不了摘抄积累背诵,以加深自己的语文底蕴。这些平时的积累之功,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课堂加以串联,让语文的这半亩方塘里天光云影共徘徊,才会使学生的心田更清明如镜。

南唐李后主的《乌夜啼》中有这么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形象的比喻和词尾直接的表白,深刻的画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沉痛哀思。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的愁思可谓多矣,我就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纷纷发言,积极踊跃,说出了许多经典之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的提问激发学生说出了自己平时积累的许多名句。课内课外的知识相互融合,语文的方塘活水翻涌,它就会永远清澈通明。

3串起相同的写作手法,举一纲而张万目

学生的心田里仅有诸多的作品积累还是不够的,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作品的同时,还应该指点他们学习优秀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

鲁迅先生的《故乡》里,有 一段对杨二嫂的精彩描写。作者通过对20年后杨二嫂的容貌、神态、语言、行动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因为农村经济萧条而破产,由原本的美丽温良,而变得丑陋尖酸刻薄的市侩形象。尤其是她的出场描写很突出,一句“哈!长这么高了!胡子这么长了!”先声夺人,给人深刻的印象,一个辛苦恣睢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感受完人物形象,我告诉学生,这叫做先声夺人的写法,对于一些性格强悍张扬的人物,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更契合人物个性。然后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采类似写法的人。学生立刻想起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也是一样的写法。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拘定了人们的三魂六魄。正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这和文中对杨二嫂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趁着学生议论正盛,我又让学生选取班级中一个性格张扬的学生,联系他平时类似的表现,要求学生当堂练习说话,给该生来个人物特写。因为刚得法于课内,又联系到课外相关人物,明一法而众类通。再让学生用课外生活中的人物练笔,学生咂摸到了个中滋味儿,写作便不再艰苦,反而充满了愉快的精神享受。

语文的课内方塘是有限的,语文的课外天空无限。我们只要立足课内这母方塘,注意引来课外源头活水浇灌课堂,语文之渠会永远清清如许。这样内外并举,双桨漫溯,一定会一路带着学生驶入语文纵深处,领略无限风光。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浅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高中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