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女性革命家的舞蹈形象构建与解读

2018-06-08 09:28龙敏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解读感官舞蹈

龙敏

【摘 要】舞蹈是一种依视觉感官而存在的艺术,必须依存于观赏才能感受作品的内容形式、思想主题和艺术美,评论舞蹈常常是与欣赏舞蹈相伴同存的,皆以舞蹈创作构建与表演为直接对象。舞蹈作品用感性的动态化的肢体去刻画演绎现象与生活,而作为赏析者透过作品本身用理性的文字去解读作品对生活、思想的反映。

【关键词】舞蹈;感官;解读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37-01

爱国主义题材舞蹈《秋瑾》讲述了女英雄秋瑾的一路革命历程,该舞蹈从整个舞蹈编排和构思上都有着很严密细心的整理,舞蹈主要讲述的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革命的一生。服装和道具加强了人物的形象性和舞台带入感,塑造了一个更深刻的背景。表演者的柔韧度、力度和能力极好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该舞蹈主要将人物历程分示为三个部分,开头音乐的低沉悠然和简单的动作安排很好描述了人物革命前夕的身心所想,高潮部分技巧的展示和音乐的上行两者的结融成功地将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结尾音乐的回转。可凄的旋律中却含着人物心中那团不灭的革火,正如舞编结尾所设计的造型。三部分共同支撑着该舞蹈,让观众通过这个舞蹈更好更熟悉地认识了解到这位女革命者。

长促而深吟的笛声悠转撩开了观众的心,此时只闻其声而未见其形(没有舞台灯光,也没有人物场景的出现),一片沉静的黑暗。渐渐丝丝微弱的灯光落在一个身穿蓝色和服背身跪着的女子身上,背对着的简单的呼吸提沉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女中豪杰秋瑾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那股勇气。一分二十四秒的上下起伏顺势肢体的随动,反复的向上却又没有站起来的动作,着实让观众从心感受到了秋瑾那份心系革命却只身于残破落幕帝国主义统治的无奈奋进中。通过这部分舞蹈动作元素的合理编排,为之后整个舞蹈的发展高潮的展现铺觅了很好的基垫。在这一分二十四秒中舞台的整体效果给人的感觉是灰暗的,这跟当时秋瑾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互呼应的,同样的深沉暗悼,让观众难以窒息的氛围慢慢染起,增加身临其境的触感。

借着上一个向后的力,只见秋瑾已站立起来,原地旋转两圈后稳稳的停在那里,如同她革命之心的坚决。重复勾脚的探步,随后快速的小碎步,胳膊左右的摆动是那革命中的探索,艰难的前行。音乐徐徐加重,舞者不停地转圈,就像在那革命的洪勇中颠漓奔转。此时,灯光骤明,只见她双臂张开,目光凝视着她的目标,音乐也在这时开始变得湍急起来,突然一个重音,犹如秋瑾献身国家的心,稳定而铿锵有力地停在那里,留给世人不吝的赞扬,牵动着观者的心扉。顺着气息舞者缓缓抬起头,胳膊慢慢延伸,用她的柔韧度展示着秋瑾内心的情愫,风火轮般的英雄气节。又一个重音出现的时候,舞者已经扯开了自己身上的和服,在音乐的节奏点上低头抬头,直立着的身躯,坚定望着前方的眼神,踉跄地后退了几步却在转眼间一个转身,和服俨然被舞者的肢体拖着,露出一身雪白的中山装,气势豪迈,表演者面色沉重,秋瑾的立场坦现无遗。接着舞者猛挥动着身上的和服,刹那间和服已从她身上脱了下来,揉成了一团被舞者握于手中。“当”,和服被舞者狠狠扔于身后,自日本留学回来的秋瑾,因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留学生规划,愤然回国加入了反清的队伍,先后起义宣传革命。音乐逐步开始激昂,又是一个慢慢抬头,舞者一个大跳,控腿、抱腿旋转,手形变成了剑指,动作干净利落,非常完美到位地卡在了音乐的点上。在音乐的下一重拍上舞者单膝跪地,右手手掌张开,起身的一跺脚、一回头,将英雄的气概通过舞蹈者肢体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剑指的多次出现烘衬着起义的锋刃和坚利。

在昂扬的音乐中突然夹杂了危机的鸣响,舞者用尽全力拔出了挂于墙上的利剑,娴熟完美的剑花的舞动增加了舞蹈形式的美感,既点明了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她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又增强了舞蹈表情的渲染力。利剑一度的掉落与拾起,是英雄秋瑾起义失败被捕后,面对敌人的残酷拷打和严刑逼供,仅留下“秋风秋雨秋煞人”以对而就义的写照。虽然秋瑾参加的活动惨遭失败,并因此而牺牲,但秋瑾的精神却如最后舞者的造型一样,胳膊反背着剑盘腿而坐的形象表述了她的不畏牺牲,冲破封建枷锁的不移信念和宁死不屈的坚韧骨节。舞蹈道具是舞蹈舞台美术不可忽视的一个造型手段,对整个舞蹈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舞蹈《秋瑾》在道具上选择了剑,极好地暗喻着塑造人物的气魄、斗志和锋利。正如当时运动势力对当政腐朽统治给予锋芒地刺击。

舞蹈《秋瑾》是部成功的作品,在红舞的板块中响誉着重要的声名。红色舞蹈在中国舞蹈史和整个艺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分量,舞蹈编导们和舞者们有必要多编排和演绎更多经典的红色舞蹈来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更多的肢体语言文化去表达,用舞台的装饰去展现,当然这需要舞蹈表现者的能力与素质,去更好地诠释这种冲破式的过渡。从精气神着入,将线条美与力度美融于舞台美中,再通过整体的舞台美传递出精神的璀璨美,这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1]林琳,李伟.舞蹈形象的产生——浅谈舞蹈编导、舞蹈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5-15.

[2]高立雄.浅谈独舞的结构与音乐、动作和主题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1-07-25.

猜你喜欢
解读感官舞蹈
冰上舞蹈搭档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我和舞蹈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