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于i—Treasures技术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机制创新

2018-06-08 09:28苏燕陈彦铮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非遗教育

苏燕 陈彦铮

【摘 要】本文讨论了新时代基于i-Treasures技术的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机制创新,这个领域是特殊的,因为它的特点是保存和传播一些奇特的无形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消失的艺术作品和技艺技巧。借鉴近年来在技术增强学习(TEL)领域的讨论,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工具i-Treasures,旨在支持ICH教育中非遗教学活动的协作设计和规划。

【关键词】非遗;i-Treasures;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94-01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促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欧洲和国际文化政策的核心方面,特別是近几十年来。这种关注不仅关注“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遗产,其中包括“实践、陈述、表达、知识、技能, 以及文书、物品、工艺品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空间 、 社区、团体,有时甚至是个人承认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目前,有些已经长久存活下来的传统技艺和艺术品受倒了全球化威胁,这也许是对文化传统利益的丧失。意识到迫切需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促使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颁布了“保护无形资产公约”遗产并每年出版一份“无形文化名录”需要紧急保护的遗产和代表名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努力进入通过手段确保ICH表达的生存方向确定、保存、保护、促进和传播,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进行传承和保护。

教育为未来保护非遗习惯,习俗和工艺技巧提供保障,教育手段也是迄今为止主要通过个人交流和传播方式传递下来口头传统。根据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已经在保存领域,通过国际项目进行组织与国家政府合作,虽然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无形资料似乎都遵循档案和百科方法进行保存,但并不是以传播为导向和传输。Drigas&Pouliou;在2013的报告中认为,其中一些项目主要意图旨在传播和从业者之间进行传播,但似乎是结构化和广泛的教育仍然是针对罕见的诀窍教与学的尝试非常有限。项目中的挑战包括设计有效的,没有合并的领域进行学习活动或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这些如果可以做到的话,需要协调来自很多人的努力,来自不同的领域(专家表演者、技术专家、方法学家),并在可能的协作定义中支持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这些人员之间的协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实践社区在各种ICH领域的创造是该项目试图实现的主要成之一。

综合项目(IP)在欧盟内共同出资设计了7框架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在教育领域建立新的教学/学习实践ICH,从而支持稀有知识的传承。i-Treasures在四个不同的领域(唱歌,跳舞,音乐和舞蹈)考虑了不同的ICH表达方式。i-Treasures的核心任务就是维持和培养“这些ICH表达式的传递,通过深入和深入创新使用尖端技术,特别是i-Treasures采用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光学,深度或者技术)惯性传感器,电图和脑电图传感器等)来“捕捉”不同ICH表达的关键方面。并通过将其转化为可靠/可管理的数据先进的语义多媒体分析技术和后续的数据融合过程,由此产生的i-Treasures平台建立在这些数据,并提供访问不同的可能性内容的类型(例如文本、音频、图像、视频、3D图形)。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培训和评估学习者的表现感觉运动学习。这种可供选择给学习者提供练习舞蹈或唱歌的机会,并立即接受关于她/他的表现的个性化反馈,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实践技能。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说,i-Treasures平台在教育实践领域是一个真正的新奇,这是为了创造实施和测试新的教学/学习的条件实践,使学习者接触多模式和多感官的学习机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点,健全的教育学习路径需要设计和规划,这需要完成由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多个)合作内容领域,信息通信技术,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支持共同设计过程的在线工具,设想的路径将是在创建课程的第一阶段将交付.通过平台本身,课程,在平台上的枢纽可用性和工具,然后将交付给真正的学习者和学习者专家,以评估其有效性,以及该平台在ICH领域加强重要教学/学习过程的能力。在学习过程(即新技术和相关方法)中引入任何创新都需要一个创新重新定义不仅仅是内容和学习目标,还有重新定义整体教学方法和学习管理。从而,在像i-Treasures这样的创新工具的背景下采用,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设计,更多对于更多的“传统”情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充分接受新的潜力和管理新的复杂性。i-Treasures学习设计使教师/设计师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如何去做设计学习活动和干预措施,这是教学的知情和有效利用适当的资源和技术。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张加万.敦 煌 文 物 数 字 化 保 护 传 承 技 术[J].敦煌研究,2017 (1).

[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遗项目 http://www.zjfeiyi.cn/xiangmu/

[4]邓 晰,王晓慧.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实现与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

[5](英)弗尼斯.动画概论[M].方丽,李梁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6]严琰.动漫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14(6).

猜你喜欢
非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