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8-07-05 17:44赵杭英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低段数学符号意识小学阶段

赵杭英

摘 要:曾经有数学家说过,数学的学习其实质是符号和逻辑构成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符号作为数学的最主要语言和学习工具,必须掌握了符号才能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因此,老师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符号渗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直观和形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应适时地在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围绕小学低段数学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小学阶段;低段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这门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的一种,始终是各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科目,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小学生正是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必须重视对这一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将影响其后期更长远的学习与发展,那么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成为当前数学老师非常重视的教学问题之一。

一、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简述

当前,对于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很多老师看待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有部分老师根据学生应具有的数学符号意识列举了多种行为表现,包括对数学符号功能的正确把握、对数学符号的正确解读、对数学符号的技术处理、对数学符号的正确选择等。同时,也有一些老师根据不同取向的数学符号意识得出了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即数学符号意识主要是由数学符号感知、数学符号运算、数学符号推理以及数学符号表征共同组成。小学低段的数学符号意识,结合其数学教材,具体指的是学生在感知、理解、认识以及应用这些表示数学概念和数学关系等多种数学符号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又正好可以反馈出学生对这些数学符号的理解、掌握以及应用水平。

二、小学低段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作用

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校及老师普遍都忽略了对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而且在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导致研究上也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我国教育界以及数学教育界在探讨数学符号意识培养问题的过程中,出发点主要是围绕老师的教学观、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兴趣为中心,但却基本上并未结合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予以分析。当前,已有不少学者意识到只有重视对数学符号的理解、体会与阅读,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并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如果从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行为描述的可操作性定义出发,那么在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中也将会探索出更加新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就是从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的数学符号意识的本质出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老师的教学观以及情境对培养方法予以创新,这样能引导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意识到数学符号意识的本质,并实现老师的数学高效高质教学目标。

三、当前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现状

在当前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符号意识中还存在以下一些现象:

(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太过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效果

新课改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老师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并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真正得到有效实践与发展,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主要还是沿用了过去比较传统和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最终也并没有在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上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这其中的影響因素很多,首先是新课改的实践时间还不长,所以这些新颖、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老师的应用与学生的接收中都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同时,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非常深,所以这个改革与转变的过程相对漫长。因此,目前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并未取得非常突出的有效发展成果,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形式上,因而也就无法切实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学思想太过陈旧,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思想都是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以提升学生应试成绩为中心引导教学,所以导致数学教学目标也与当前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实施都以此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这种数学思维可让学生对数学中很多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具体、准确和高效。但事实上,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太过严重,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有效培养。

四、如何有效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符号意识呢?我想谈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应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符号培养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思想及模式也开始有了相应的改革、创新与变化,要求老师也应与时俱进。那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首要工作即是重视并加强数学老师的数学符号意识。当前有一大批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思想上还比较陈旧落后,教学形式更是单一死板,所以作为学校必须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要求,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思想的培训与学习工作,把最新的新课改思想、内容及要求传达给数学老师,并大力提倡老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并通过制定奖励政策来鼓励老师的突出表现,促使广大数学老师发挥创新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引导学生完成了“100以内的数”的学习之后,作为数学老师可组织学生“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那些数”的学习活动。例如,同学的年龄、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班级人数等,把这些数学都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收集、记录这些“符号”的问题。另外,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数学老师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问题展开座谈会,共同交流和探索各种创新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工作的实践效果。

(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数学思维水平主要是运算,那么这就需要老师重视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因此,老师可将这种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融入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中去,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生活经验才能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适合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经验,认识、理解并使用这些符号,而且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符号的作用、转换等,真正体会和认识到这些符号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学习数学符号,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形表示数,这将是学生在后期学习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等的基础。例如:在学生对“+”“-”运算符号学习的过程中,需经历不同的生活情境(把苹果合在一起、把铅笔装在一起等等),从这些过程中体会和感受把同一类事物合并在一起的总数量问题是用加法计算,从一类事物的数量中去掉、拿出、分走等生活情境,学会体会还剩的数量问题需要用减法计算,然后掌握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正确写出相应的算式,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学习到加减法的应用内涵。

(三)引导学生对数学符号进行操作练习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正确的认识,老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纯粹的数学符号进行操作练习。尤其是在小学低段单一性的符号操练、模仿以及记忆非常必要,但也得适当,如果老师仅仅通过非常单一的符号进行数字符号的训练,那么也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符号的理解与学习。例如:在认识数“5”时,老师可在多媒体上展示出5个“苹果”的图片,此时学生可从图片抽象得出数字“5”,然后可让学生用自己手边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等摆“5”个图形,这样就能逐渐让学生从抽象的数字符号到具体的数量物品之间有一个数字符号的认识与学习,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摆放的过程,可让学生对其符号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具体的理解。

(四)适当加强符号的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符号进行思考

当在面对一些数量关系时,如果是与实际生活问题相关的话,可引导学生尝试着写数量关系式,列出具体的算式过程,让其自主体验和感受符号表达的含义,通过这些符号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商店里一本笔记本卖9元,那么小明有72元可以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单价、数量、总价关系,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在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难度较大。所以,这时老师可试着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再列出算式:72÷9=8,这样即可得出小明用72元可买8本笔记本。经过这样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中意识到了这种数量关系式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利用符号来表达抽象的问题,最终经过符号的运算解答出这道题。所以老师应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符号,学会利用这些符号来进行数学表达,使其思维也更加趋向数学符号化,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更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其数学思维习惯

传统教学中,老师太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并把教学的重心集中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并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式地学习,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与快乐学习。那么,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的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須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字符号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具体、准确的理解和学习,不断开发和挖掘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数字符号意识的渗透与引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耐心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琴,宋乃庆.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教育学报,2016,12(4):23-28,38.

[2]罗秀英.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符号意识[J].南北桥,2017,23(8):157.

[3]张寅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中低年段符号化思想的培养策略[J].速读(下旬),2017,12(2):169-170.

[4]陈燕.小学低段数学课中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4,33(4):107.

[5]邱汝祥.浅析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J].中外交流,2018,16(5):299.

[6]郑仁顺.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3(26):27.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低段数学符号意识小学阶段
用符号化思想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让儿歌之美在低段数学中大放异彩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数学课堂错例:用智慧挖掘缘由,借策略巧破症结
“符号意识”的认识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