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润学子 传统助成长

2018-07-05 17:44江燕梅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传统文化

江燕梅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学校育人环境的创造;书法课程的开设;开展书艺活动及融合节日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释了传承传统文化、走书艺教育之路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启示。

关键词:育人环境;书法课程;活动展现;助力成长;传统文化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我校根据实际确立书艺教育为特色项目,以此为切入点,探寻如何传承传统书法文化,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习书法,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更能接受高尚品格的陶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品修养,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从书艺环境创造、书法课程建设、书艺活动的开展、融合节日文化传统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书艺教育,传承和弘扬我国书法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素质高雅的人。

一、营造墨香文化,创设育人的和谐环境,感传统文化之美

校园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几乎天天与学生紧密接触,学生无时不在接受着校园环境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精神活动的基础。学生如果长期置身于一个充满墨香的环境当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浸染,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随时浸润在我国传统书法墨香中,学校努力让一墙一壁、一砖一瓦会说话,让它像一首首无言的诗、无声的曲,娓娓地诉说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使孩子们随时随地受熏陶和教育,感受着书法艺术的美,喜欢上这传统的书法艺术。

营造室场文化:学校书法室四周的墙壁挂满师生的书法作品,让师生一进入书法室就看到那些飞动的线条,感受浓浓的墨香,每个班的课室背后设置有书艺角,张贴着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书法知识与技艺介绍等,让学生每天都可以欣赏优秀作品、学习书法知识,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营造墙壁文化:学校博学楼与厚德楼一楼的每一堵墙壁上挂着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王羲之、颜真卿等穿越时空隧道,告诉孩子们,学习书法要练就刻苦专注、坚持不懈的品格,各楼梯墙壁定期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书法技艺不断提升;营造校道文化:学校的主校道用不同的字体展示学校“守正”文化中的“五正”内涵,让师生一进校门就受到学校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书法艺术的内涵与字体变化的灵动之美;营造广场文化:学校书艺广场一侧的大理石墩上刻着我国汉字的各种字体,如小篆、隶书、碑文、楷书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字体的起源,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变化,在舞动的线条中感受汉字的千变万化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墨香文化的营造给予学生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我国汉字的千变万化之美,爱上这美的艺术,学习刻苦专注、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二、拟定书法课程,发挥课堂助力功能,觅传统文化之基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关键在于课程的落实,而课程落实的关键又在于课堂,课堂是主渠道。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展开学习,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较好的情感熏陶。把传统书法文化编入教材、融入教材,开设专门的学习课程,让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书法文化,体验书法文化、了解书法文化的精髓,才能打好书法学习的基本功,觅得书法艺术的技能,为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打好基础。

学校开发了书法校本教材,开设了书法课程,课程设有专职的书法任课教师,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普及课程,书法教师根据书法校本教材,每周给每个班上一节书法课,学习一些书法家故事、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本技能,让书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学生;设定每周五30分钟的午读时间为全体学生的练字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书法课上所学的书法技艺。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设书法社团,招收对书法兴趣浓厚的、书法技艺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本校书法教师的教学以及邀请区文联书法家到校进一步指导训练,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书法技能。

各类书法课程系统、规范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书法家的故事、书法知识、书法技艺等,学习书法家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高尚的品质,进一步寻觅书法之根源,习得书法基本技能,夯实书法艺术基础,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书法艺术打下基础。

三、开展书艺活动,营造浓郁书艺文化氛围,品传统艺术之味

活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内涵往往需要通过活动来展现,只有通过触及学生心灵的活动,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所得,往往也需要通过一些途径、一些平台展示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得以传播,得到更广的辐射,而活动就是最好的途径、最好的平台。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营造浓郁的书艺文化氛围,让学生把自己习得的书法知识与书法技艺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在活动中感受书法文化,品味书法传统艺术精髓。

学校根据书法特色项目开展一系列丰富的书艺活动,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展示书法学习成果,如“六一节”“书艺节”的书法小话剧表演、优秀作业评比、班级书艺文化评比、亲子书法比赛、书艺节等活动,将学生学习、练习书法过程所体现出来的“刻苦专注、融汇创新”的精神进行大力宣扬,并逐渐把书艺活动常规化,让学生在书艺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育良好品质,养成刻苦专注的学习品格。每年12月,学校开展全校性家长、老师、学生齐参与的书艺节活动,让师生及家长挥毫泼墨,抒情写意,当许多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沉醉于书法艺术,吮吸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时,既欣慰又羡慕,他们也在孩子的感染下自觉地学起了书法艺术。

一系列的书艺活动,渐渐地激起了师生与家长学习书法的热情,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校园书艺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书艺文化氛围,让我们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焕发光彩。

四、融合节日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扬传统文化之魅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它鲜明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们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我们要以这些传统节日为契机,在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把书法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起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探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挖掘与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与书法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悠久的傳统节日。其中春联是春节的一种代表性文化,每到春节它们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大门上,来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在城市,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已日益增强,但在广大的乡镇、农村,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因此,每年在新春佳节到来之前,我校的书法教师就会带领书法社团的学生走出校门,到棋杆社区及周边乡村开展写春联、送春联实践活动,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二是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推广到广大农村,唤起乡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对书法的热情,让朴实的广大乡镇及农村居民重新感受我国独有的传统书法艺术,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习得的书法艺术大胆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他们体验那种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了文化自信,而且让学生从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把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以及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向社会展示,重拾社会人员对书法的热爱与向往,推广书法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运雄,樊华.规范写字教学现状直观[J].中国钢笔书法,2006(11):50-51.

[2]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18-320.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传统文化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