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不速之“课”,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8-07-05 17:44许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学习兴趣

许平

摘 要: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关键词:现场生成;课内外结合;学习兴趣;发散思维

课堂是个随机变化的地方,随时都会发生不可预知的生成。当课堂发生与老师预设不符的现场生成时,老师若能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往往能解决教材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课堂生成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抓住现场生成,拓展课外知识

抓住课堂的现场生成,结合文本来补充课外知识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请看这个教学片段: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的一篇阅读课文,总结课文时,教师问学生:“学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其中一个孩子回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教师马上抓住这个现场生成提问:“小鹿是怎样做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学生答:“小鹿种的玫瑰花如果只给自己欣赏,那它就是独乐乐。可是它种的玫瑰花让很多的小动物都看到了,让大家都得到了快乐,这比只有它一个人快乐更快乐,所以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补充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典故,以让二年级学生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经典名言理解得更深刻:两千多年前,齐宣王沉迷于音乐,孟子问他:大王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还是和大家一起欣赏音乐快乐?齐宣王答:不若与众!孟子其实是要告诉齐宣王真正的快乐是“与民同乐”!

继而,教师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事情。学生们便畅所欲言:有了新玩具和朋友一起玩这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过生日的时候,叫上小伙伴们一起吃蛋糕,这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个教学片段如果教师对现场生成不进行及时补充,不结合文本理解,不联系生活来运用,学生就少了一次理解并运用课外经典语言的机会。

二、抓住现场生成,提高学习兴趣

如果说教师是导演,教案就是剧本。当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剧情时,若顺水推舟,推波助澜,让“演员们”创造性地表演完,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教师在导入部分出了点小错误,被学生抓了个正着。教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改换教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失去孩子的中国父亲……”

生:“失去孩子的中国父亲?”台下质疑声一片,紧接着嬉笑声四起。

师:“哦,口误!应该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哈哈,老师您老了!”学生开始起哄。

老师将计就计,“既然我老了,今天这堂课就由你们代替老师来导入吧!”

“好!”一男生立馬接招。他翻开课本开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以书信……这是一篇书信格式……”他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继而重复:“这篇课文是用书信格式……”又词穷了,只好再度重复:“这篇课文是用书信写的。”

“一句话你重复了3遍!这个导入效率可不高啊!”师总结。

(此时,老师发现这是个非常好的写作训练契机,于是决定改变教学内容,她让全体同学回忆一下刚才的课堂情形:老师口误了什么,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男生上台时说错几次,每次说错的语言和神态请描述一下。)

继续上课——

这回大家推选班上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的同学上台,只见这个孩子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了一个失去孩子的中国父亲……”

“一个失去孩子的中国父亲?”教师抓住学生的破绽,“明明是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哈哈哈……”台下一片哗然,捶桌子,拍椅子,跺脚……high翻全场。教师立刻让学生说说此刻的心情,描写一下刚才闹笑话的场景。

这节课教师抓住动态的课堂生成,利用教学智慧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一篇片段作文,习作指导巧妙无痕,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体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抓住现场生成,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当教师提问“英勇的黑甲虫和娇小的黑甲虫是什么关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夫妻关系,少数同学有不同看法,于是,学生针对夫妻关系、父女关系、上下级关系展开了争执……教师抓住这个现场生成,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文本内容开展辩论赛。

持“夫妻说”的组有理有据:从“意味深长”这个词可以看出夫妻久别,情深意长。“意味”是情调和趣味,只有夫妻之间才会有情趣。还有“对视良久”说明了他们感情深厚,互相爱慕。

持“父女说”的学生也说得头头是道:“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从“终于”“左冲右撞”“不断”这几个词中,看出只有父母亲为了早点回家照顾在家的孩子,才会这么勇敢地拼命往回赶。

持“将军说”的同学说:“傲然”“游侠”“坚硬黑甲”“左冲右撞”等词能表现英勇无畏、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形象,所以黑甲虫是甲虫部落里的首领,迎接他的是娇小的秘书小姐。

一个简单的问题延伸出这样鲜活而发散的学情,教师若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一门心思认为“夫妻说”才是唯一答案,岂不是扼杀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达需求,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若能以人为本,把握教学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语文教学将会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好的途径。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学习兴趣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