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做合一”为宗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2018-07-05 17:44曹歆玥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探究性学习误区

曹歆玥

摘 要: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但现实是,教师一味地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从而背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教学实践走入误区。为了让其有效开展,教师应以“教学做合一”为宗旨,并在深入理解探究性内涵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并且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将探究性学习的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探究性学习;误区;教学策略

每当我翻阅《陶行知文集》,不禁被这位教育者所折服,他的思想万古长青,而他的教育方法,更是我们最前线的人民教师进行实战教学的宝贵经验。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不失为民主主义的典范,他告诉我们: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这一思想对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而且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寻找方法、探究思路,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一、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质疑、讨论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即通过学生个人、小组合作、集体判断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探索活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从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大胆的猜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解决疑难,从而自主得出概念,获得问题的结论。

二、寻找探究性学习的误区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运用探究性学习,或在实际教学中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致使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从而背离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探究性学习,忽略接受性学习

案例:“认识小数”一课中“■米=0.5米”教学片段:(主题图)书桌的长度是5分米。教师问学生: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学生回答:5分米是■米。)教师继续问:同学们看到5分米、■米,想不想说些什么呢?(有学生说:我认为■米长的桌子窄了点,不适合做课桌,书本会掉在地上。也有学生说:书桌的长度既可以用分米作单位,也可以用米作单位。)下面还有很多学生在举手,老师皱皱眉头:看到■米,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了吗?(生1:■米比■米多■米……)老师似乎有些急,阻止了下面举手同学的发言,演示了课件,屏幕上出示“课桌长5分米,也就是■米,■米=0.5米”。

教师多次启发学生关注5分米、■米,学生也踊跃发言,但是答非所问,双方僵持不下。直到教师在课件上演示出■米=0.5米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是想启发学生去探究先把整数改成分数,进而由分数写成小数,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过渡。也难怪学生揣摩不出老师的心思,像这种概念性的知识,在引入时直接告诉学生■米=0.5米便可,否则只会破坏课堂气氛,拖慢课堂进度。

(二)着重探究形式,看轻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采用。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片面理解了探究性学习,认为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师生互动,甚至整节课“一探到底”。实际上虽然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但大多都只是走马观花,未能带来收获。

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可以设计出纷繁多样的探究方式:小组动手操作、游戏等。但我们发现一种现象,在种类繁多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似乎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去探究:小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发出探究指令后,学生立即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来,但许多同学可能想都没想好,这里缺少一个思考的过程;另一种可能只是几个比较会说的学生在说,多数学生在小组中只是充当聆听者的角色,等到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时,也是那几个说的学生汇报,没能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小组动手操作,基本上是自己操作自己的学具,全班汇报的是自己的操作结果而不是小组的操作结果……这样的探究活动价值不大,只是让人感觉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干预探究过程,抑制思维发展

中国的家长大多过于保护孩子,很多孩子二十好几了还不会洗衣、做饭。同样教师也是,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错误百出。殊不知,这样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束缚。

五年级的“找规律”一课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在讲解例一时学生已经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几种策略:分类、画图、按顺序列举和计算。而为了使计算最为简便,教师便武断地下结论:例一用计算来解决最为简便,所以教学例二时,很多教师会直接让学生用计算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例一用分类的策略也很简便,这里就缺少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优化的过程。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将其引入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思维怪圈,此时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面对问题时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說“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成了“罪魁祸首”,极大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三、探索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探索欲望,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我们重视学生的探究,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必须通过探究而获得,教师首先应该确定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宜研究的。“认识小数”这一课,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在由分数改写成小数这一环节组织学生探究,因为这些概念、名称、意义等都是约定俗成的,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可以把5分米、■米和0.5米列出来,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数是整数,表示几分米;第二个是分数,分母是10,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最后一个是小数。总结得出结论(指着数说):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在数学中,像许多法则、性质、公式等规律性知识,在首次接触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新颖的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与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联系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通过郊外野餐活动的分食品來引入分数的概念;在学习小数时可以通过商店里文具的标价来引入小数……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热情,就会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知识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

分清了两种学习方式后,最为有效的还是将两者有效地结合。接受性学习能集中学生的思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性学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双管齐下,有效整合,以探究性学习来弥补传统接受性学习的不足。

(二)自主探究与有效引导相结合

为了让探究活动顺利展开,方法的指导非常必要,能使其形成一个严谨、严密的科学探究过程。要避免探究流于形式,首先应该进行恰当的分组,把具有不同探究能力的学生搭配好,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每组6~8人进行分组,确定发言人和材料汇总人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对问题加以补充,当然也可以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旦教师发出探究指令后,不应急于讨论,待学生充分思考,形成个人的见解后再进行组内探讨。即使是在同一组,组员的见解也会大相径庭。而当见解产生分歧,在下一步的探讨中才会更加激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经过了思维的碰撞,形成的结论才是集体的智慧。小组动手操作也是如此,动手操作完组员轮流汇报操作结果,然后由汇总人员汇总,最后由发言人汇报。而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旁有效地引导,促使探究活动顺利地进行。

(三)预留空间与关注进程相结合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分析问题,不应做过多的干预。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应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又要密切关注活动的进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找出各自结论的不足之处,最后概括得出结论。“度”的把握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找规律”这一课,从例一中得出了几种策略,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几种策略比较简便,从而剔除画图和按顺序列举两种策略,到了例二让学生再以自己喜欢的,同时也是用简便的策略解决,从而剔除分类策略,总结得出遇到周期性规律的问题,用计算来解决问题是最为简便的。教师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唯有真正领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切不可捕风捉影,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去完善课堂教学。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朝着陶行知先生指引的方向,抛开陈旧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将探究性学习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郑审机.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J].理论前沿,2004(11).

[2]鞠新国.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J].教法研究,2005(3).

[3]朱艳.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之管窥[J].时代教育,2011(1).

[4]冯成斌.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研究,2011(1).

[5]虞青荣.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2009(4).

[6]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探究性学习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