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7-05 17:44徐燕红
新课程·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徐燕红

摘 要:在如今这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具有创新思维是每一个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我国教育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看做是当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帮助。因为数学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有逻辑思维,还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理解透彻,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一、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束缚了学生的天性,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溜号、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积极性差。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思考,给学生释放天性的机会。为此,数学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入手,徹底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之后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好引路者的角色。其次,教师应该选择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比如,当教师在教小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借助小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作为教学道具。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各种形状特殊的积木,但是要保证借助这些积木可以拼接成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教师想要让小学生认识的立体图形。之后,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是“大家一起来拼积木”。在让学生动手拼积木之前,教师先对学生提出要求:第一,我们要以书上有的立体图形作为模板,把积木拼成书中图片的样子。第二,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拼出来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第三,老师一会会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拼的积木是什么立体图形,同学们要不看书地回答上来。之后,教师就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用手里的积木去熟悉教材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这样能节省很多课堂时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合理运用教学问题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运用教学问题来开展课堂教学是很多教师都会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问题的合理运用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去动脑筋有很大帮助。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问题导入,用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进而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这样两个重要的内容:首先,教学问题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在课堂一开始提出的教学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能过难,从简单问题入手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的连续性。其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对学生有吸引力。小学生通常都会对自己感到好奇和有兴趣的事物给予关心,教师只有用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这个问题。

比如,当教师在给小学生上“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用几个教学问题来帮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点:(1)老师手里有15个苹果,小明早上来学校的时候又送给老师3个苹果,问现在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了?当学生给出答案:15+3=18之后,教师继续提问:(2)老师手里现在有18个苹果了,但是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老师把7个苹果分给了其他老师吃,问现在老师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会回答:18-7=11。之后教师再问学生如果老师把一开始的15个苹果和小明给我的3个苹果一起拿到了办公室,直接给其他老师分了7个,同学们知道怎么用一个算式来算我还有几个苹果吗?这时学生给出答案:15+3-7=11。问过这三个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

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寻找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归根结底是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小学生做数学应用题就可以看做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过程,学生只有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足够扎实,并且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能够想到应该使用的解题知识才能把一道题完整地解答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去解答一道题。

比如,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施工队要修一条600米长的路,计划30天修完,但开工之后,10天就修完了300米,问如果继续以这个速度修可以提前几天修完这段路?大部分学生都会以时间为切入点考虑这个问题,列出这样的式子:30-600÷(300÷10)=10(天)。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思路来想这个问题,把总的路程600看成整体,10天修了整体的一半,那么再用10天就可以修完整体了,也就是20天修了全程,这样不用计算学生都能知道可以提前10天修完路。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对小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来给学生提供有利创新思维培养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翠花.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6).

[2]杨平德.自由课堂思维培养: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1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