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

2018-07-30 01:59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焦作454100
中医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湿热型浅表性脾虚

常 虹(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焦作 454100)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和饮食、作息规律的失常,加上熬夜、烟酒等不良习惯,均可导致脾胃负担加重,使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腹胀、腹痛、嗳气、纳差、便溏、神疲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辨证以脾胃气虚、湿热内蕴居多。2016年2月—2017年12月,笔者采用益气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的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平均(45.16±5.32)岁;病程平均(5.25±1.20)年。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5.22±5.27)岁,病程平均(5.23±1.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属脾胃气虚、湿热内蕴。胃镜及病理诊断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105,20 mg/粒),20 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清胃汤,药物组成: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黄连3 g,黄芩15 g,蒲公英30 g,厚朴10 g,枳实10 g,藿香15 g,半夏10 g,橘皮10 g,砂仁12 g,木香3 g,炙甘草8 g。1剂/d,水煎,早、晚分服。

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按照美波士顿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分,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角色限制作为指标,满分为100分,分数愈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愈好。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急性炎症消退,慢性炎症改变为轻度。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其余症状(次症)改善2级以上;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减轻I度。有效:主要症状改善2级以上,其余症状(次症)改善1级以上;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急性炎症减轻I度。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7.3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嘈杂”“吐酸”等范畴,临床以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表现。该病病机形成如下: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气虚,脾虚则无力运化水谷津液[3],湿浊内生,湿久则蕴热,形成湿热蕴结脾胃,正如《丹溪心法·痞》所云“有湿热太甚为痞者”,从而形成脾胃气虚、湿热内蕴的虚实夹杂证候。临床治疗应当清补兼施,既要补益脾胃气虚之本,又要清化湿热之邪,如此方能收效。益气清胃方以党参、白术为君[4],健脾益气补虚,补后天之本,绝生痰化湿之源。黄连、黄芩清热化湿,清利脾胃湿热之邪;茯苓、藿香、半夏健脾化湿;厚朴、枳实行气化湿消痞。以上共为臣药。砂仁、木香为佐,行气健脾消食。灸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补脾益气与清胃湿热同用,故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5]表明:党参、白术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增强胃肠蠕动力;蒲公英能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及充血、水肿和糜烂,并有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6];制半夏、藿香、茯苓、厚朴、砂仁等能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增强胃蛋白酶的活力;黄连能增加黏膜血流量,加速炎症吸收,促进固有腺体再生及胃黏膜的修复,并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增强细胞免疫[7];木香有抑制胃酸分泌的功能;炙甘草有降低胃酸浓度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胃黏膜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此表明:益气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9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84.

[3]于忠军.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104-105.

[4]史守彤.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19):2775-2776.

[5]李广勋.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翻译出版社,1992:448.

[6]苏冬青.蒲公英的药理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9,20(8):214.

[7]王利民,潘泽,王冰.舒胃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6):527-528

[8]杨敏.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9):29.

猜你喜欢
湿热型浅表性脾虚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
亚甲蓝溶液局部封闭配合自拟除湿止痒方坐浴治疗湿热型肛门瘙痒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