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在航空气象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02 06:00管玮乔孙吉明潘高峰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

管玮乔 孙吉明 潘高峰

摘要:多元评价能够综合考量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多元评价的理论基础有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航空气象学课程中探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的应用方法,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进评价机制权重问题,有助于航空气象学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多元评价;航空气象学;过程性评价

在航空气象学课程中探讨多元评价的应用方法,能使学员在多元评价下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更有信心地学习这门课程。

一、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一)多元评价的意义

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育大纲在实际中实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测量与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员评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对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学评价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对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的考核体系,并提升评价的有效度和导向作用,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航空气象学课程是以培养飞行学员飞行职业生涯的气象素质为总目标的,不仅注重学员对航空气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航空气象要素特性对飞行影响的归纳,更注重培养学员依据气象条件运筹谋划飞行训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员较好的科学分析、系统优化的思维品质与较强的安全意识、大局意识。对于以上能力的评估,我们需要多元评价进行跟踪评测,从而分析教学效果并不断反思,以考促教、以评促学,从根本上完成以教学效果评价带动教学效能的目标。

(二)多元评价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在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和认识自然等八个方面存在多元智能,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优势或劣势,各种优势与劣势组合在一起才形成智能体现。因此,霍华德·加德纳强调在日常情景教学中进行评价时要注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应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并为考试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精准定义,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对相同的命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学习者的经历、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不同,经验阅历不同,对新知识的学习,他们往往会基于固有的经验而形成某种理解,并在大脑中产生不同的构建体系。这个构建过程不是简单的新知识输入、堆砌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信息会产生不同的构建结果。在构建主义理论看来,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过程中进行,评价其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评价最终结果。

二、多元评价在航空气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诊断性评价

教员主要采取在课前与其他教员交流、与学员交流等手段,了解学员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基本素质、学习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控制。诊断性评价能为后续评价做准备,在后续评价中要注重个人成长提高,并与自身基准分数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

(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由美国著名评论学专家斯克里芬在1976年提出并逐步形成的一种课程评价方式,它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测量,通过观察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效果,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及与学习紧密相连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由于每个个体的智能因素发展程度不同,教员通过过程性评价,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每个个体的发展,帮助学员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提升自信,而非简单地对结果评分进行排序。

过程性评价在本课程中应用时,应本着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初衷,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对过程性评价进行探索。

1.翻转课堂中的评价措施

在本门课程中,如航空气候特征一章,学员可结合家乡天气特点进行总结汇报,因此本章多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学员在课后以组内讨论方式完成汇报提纲、汇报课件的制作。在过程评价中,要注重设置教员点评、学员点评及组内打分机制。请教研室不同风格的教员到场旁听,并就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为学员评审打分提供依据,学员评审依据自身满意度对该组进行打分。综合专家打分最终得出本场冠军,同时要求各组上交组内分工及工作量评定,把幕后做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大量工作的学员凸显出来,因学员之间互相了解,组内评分更易于考量学员的能力发挥程度、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2.微信互动过程评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的交流方式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学员与教员之间的交流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员通过组建微信群,在群中发布实时气象信息引发学员思考讨论,让学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将气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便于学生掌握,并将其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与实际效果。

过程性评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投入课堂的热情,功夫做在平时,也可以减少学员期末复习的压力,防止出现突击学习、突击考试的情况。但过程性评价不能过于频繁,不能让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因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三)结果性评价

不同题型设置的试卷能够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制定试卷时,教员要结合本门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考核内容,全面铺设知识考点,确保考查内容对学员日后的应用有益。结果性评价能够帮助学员了解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或学习方法的缺陷,也便于教员判断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得当,讲授重难点是否到达课标要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便于今后教学成效的提高。

用诊断性评价分析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员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注重评价对学员能力养成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用结果性评价引导学员注重知识掌握。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从课前到发展到课终,全方位激发学员全面提高,三者不可偏废,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三、多元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待改进之处

(一)学员性格差异问题

目前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元评价方式中,尤其是过程性评价环节,一些学员性格较为腼腆,低调内敛,不善言辞,一些教员比较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员,所以内向的学员容易被忽视。虽然在组内互评中对这一方面有所考虑,但长期沉默的学员在讨论等环节仍会出现不活跃、不适应等现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他们学习态度懈怠,潜能很难被激发。如何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更多的学员参与到实践讨论中来,对不善表达但很有想法,幕后做了很多工作的学员得到合理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结果性评价中应注重综合分析等题型,给“内秀”的学员以表达的机会。

(二)评价机制权重问题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权重比例应如何分配,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方面,过程性评价比例过重会造成学员平时课业压力过大,尤其一些汇报性工作需要课前做大量工作,对军校学员来讲,学习科目多并且体能训练占有一定比重,课余时間有限,可能导致准备不够充分,因此也较难全方位地考查其情感态度与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结果性评价比例过重可能会导致学员忽视过程性评价,不利于能力素质教育的开展。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多元评价间的配合值得继续在实践中总结探讨。

责编:夜雨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中职“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基于电子学档的英语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究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