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实践探讨

2018-08-08 09:29李凤芹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李凤芹

【摘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阶段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教学效果所呈现的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学生之间有差异,有年级差别,有学习接受能力差别,也有接受教育的环境差别等等,因此,找到适合不同“差异”学生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实现良好教学环境的创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概念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获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小学生也有年级之间的差别,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需要不一样的教学方式的实施,在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差异化和概念化教学,较低年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依赖性学习,其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授课教师亲身施教,同时课堂上的施课更多的是学生的询问和教师的回答;而较高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时也得到有效的激发,他们能认识到学习方式很重要,学习的效果是建立在指引和理解的基础上。

对于小学数学也一样,小学数学阶段学习的关键是数学概念最基础的知识积累,是数学学习方式的积累,也是数学逻辑思维方式的积累。以人为本的教学背景下,更多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尝试摒弃依赖性教学,较高年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差异化、概念化教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学引导,学生只有在丰富的兴趣氛围下,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应该体现在教学中,让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为学生之间的互补条件,授课教师一方面照顾到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时兼顾到学习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堂中的课堂”来实现学生之间的讨论,通过“比学赶帮超”的方式和概念使得学生之间形成竞争环境,形成“好带差”“均匀”式学习氛围;也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使认识到教学的多样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更好地体现数学知识条理的概念性。

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差异化放大至每一位学生。例如,在一年级授课《加法和减法》中,10以内的加减法,小学生更生动的是通过手指学习,但是学生之间可能还有通过数数的形式来学习,而授课教师则要求学生认识到规律,采用“和为10”“差”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如10=2+8=3+7=4+6……,1=3-2=4-3=6-5……同时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检测。

二、兴趣为先导,体现人本学习理念

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是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授课教师或是他传授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更加自主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才更高。但是,高效的教学方式背后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授课教师要密切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接受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适应学生日渐提高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深度,也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的方式自然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想到的,在授课教师指引下,正常的数学逻辑才能使知识得到深化。通过一种知识梳理出相关知识,使之成为一种分支概念,联系旧知识体会新知识。

当学习了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知半解,只能从表面看到,正方体每一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每一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时可能就会有学生提出通过尺子量一下,就能知道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状。学生是自己通过方法来确定两体的各面形状,学生自主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授课教师只是在旁边引导和辅佐,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又能使教学的人本理念得到更好的展现。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学习环境适应性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从感官上去体会,而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数学概念生活处处见”。例如行走在街道上、观看绚丽的视频中、与父亲谈论数字的奥妙时等等,学生能亲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逻辑作用,生活处处皆数字,处处是算法。授课教师要做的就是能够在课堂之余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题目”,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接受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能够不断适应教材中的逻辑,也能不断适应生活式教学。

直尺的边缘相互平行、路边的两棵树相互平行、日常中的纱网等等,其线相互之间的距离和线与线之间形成的交点就是本节所学的《平行与相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和生活相关联的,是学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小事中也能体现数学知识,如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就会提到生活中的图形“七巧板”、镜子里的“对称”等等,这些都是数学逻辑能力方面的展现。

四、小结

在小学阶段,授课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适应性”和“教学适应性”的双重之重,即学生不断适应授课方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学生不断适应授课方式过程中,授课教师通过掌握差异化、概念化的模式来改进教学方案,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15.

[2] 许中丽. 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6):30.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