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教师该做点什么

2018-08-20 09:33陈继红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心得反思核心素养

摘要:要问此次西南大学培训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属各位专家教授的博学睿智、丰富经验及人格魅力了。每次听课都让人眼界大开,仿佛吞下海量智慧似的,对教学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些要感谢局领导精心的安排和周到的考虑,再次言谢!作为一线教师,虚心学习的同时,我总会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反省。

关键词:核心素养;心得;反思

一、 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李大圣教授的讲座里反复提及的“核心素养”,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具有“核心素养”的人,应该具备以下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聚焦这些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一) 落实课程理念

邓薇校长说:“课程改革要以课堂为基点,从课堂逐渐走向课程。”李教授指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构建学校综合性、整合性、融合性的课程体系。”邓校长还强调:“学科整合的宗旨,让学生简洁有效地获取系统知识。”两位专家科学准确的讲解,高屋建瓴,再次为我们指明了课改前进的方向。

还清晰地记得牛玉玺老师的课《泊船瓜洲》。他以“诗-史-人-情”为教学主线,贯穿课堂。最吸睛的亮点是,教完这首诗后,他将学生课前搜集小学阶段学过的王安石诗歌,与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相关历史背景相联系,设计诗史连线题。学生思维即刻被激活,发言讨论特别踊跃,学得兴趣盎然。说起这节课的收获,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诗,还通过读背一组诗,走近一段历史,了解王安石这个诗人,感悟到一个伟大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正体现了李达武教授所说:“文史不分家。”不正落实了核心素养要求的知识统整和课程综合化?不就是“顶灯效应”吗?

反观自己的语文课,是否也有这样的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呢?不敢大声回答。反思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教一首诗,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生怕遗漏的内容考试时考中。学生为了考试而背诗,兴趣大吗?整齐划一的单篇教学,恐怕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将来面对初高中大量长篇累牍的诗词或文言文,又该怎么办呢?

(二) 转变课堂模式

邓薇校长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从讲堂过渡到学堂。把儿童当作儿童,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不过度追求效率与分数。”特级教师张健老师也主张:“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两位专家有个共同观点,就是深度学习。我这样理解,教师要改变观念,转变课堂模式,由准备教案到准备学案;由偏重知识的灌输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到关注学生是否得到发展。

不禁联想到去年“相约名师”厦门站的第三天,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上的群文阅读课《武松打虎》。当学生已经准确找出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并能分析出相关的动作描写后,蒋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武松真的能打死老虎吗?学生分析老师提供的有关数据,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蒋老师又问:生活中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需要哪些条件?武松符合这些条件吗?从哪里看出武松有“过人之处”?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中,学习思考力、表达力得到极大发展。

再问问自己: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枯燥快速的“习”?有没有名师课堂上这种生动缓慢的“学”?老师是否只有生硬的“教”?对学生有没有柔软的“育”?是否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等等。每次进行自我反思与反省,总能找到不足与收获。

二、 语文教师该做点什么

(一) 課堂上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想一名语文教师要从思想理念上,强化课程意识,研究学科整合,思考如何让学生简洁有效地获取语文系统非碎片化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先做一个课外广读、课内深读的读者,充分解读教材,从学生的学情水平出发,进而设计导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进出文本,促使课堂走向高效。

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与表达力。在微信化文章泛滥的今天,面对碎片化、多元化,铺天盖地而来的知识浪潮,学生如果不思考,不辨别,如何构建自己系统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不被时代淘汰的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比较阅读,教会学生整理分析信息,锻炼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

课堂上,语文课可以适当扩容,略增难度。张健老师的话一语中的:学生会的不教,专门深入教不会的。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其一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这又与群文阅读不谋而合。另外,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深度学习时,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因此我们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 课堂外

语文教师心中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既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既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既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

(三) 教师个人魅力

有句话不是说: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课。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是风趣、幽默、好玩、生动。那么让知识变得好玩,让课堂变得好玩,让教学变得好玩,让语文变得好玩,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语文课堂走向语文课程,我们昂首在路上……

作者简介:

陈继红,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市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得反思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数控铣加工精度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心得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