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探讨

2018-08-20 09:33叶雅红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过程、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对教材内容从感官认识升华到视觉认识和听觉认识,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进而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且通过朗读教学还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探讨

引言:熟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老师正确的指导,还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力,但在朗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前掌握教学技巧,不仅要为学生设置明确的朗读时间和朗读目标,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会朗读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取得朗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没有规定朗读时间

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小学生的朗读过程并没有明显的成效,他们并不明白朗读的作用,只是单调地进行念书,而且朗读的过程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从文章的主旨出发,通过朗读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在小学朗读教学中老师也没有规定朗读的时间,觉得朗读时间是由老师自由掌握的,可长可短。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让小学生朗读课文其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倒不如直接把文章的主题讲解给学生听,这种教学思想直接制约着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老师的讲授并不能够替代学生自己的朗读,而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朗读的技巧则可以激发起他们的朗读兴趣,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 缺乏明确的朗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把朗读的过程当作一个熟悉课文的过程,并没有设置明确的朗读目标,只是张口念书就行了,这种盲目的朗读教学,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有的老师觉得让小学生朗读,会使课堂纪律非常乱,所以就干脆让学生默读,或者让大家“齐读”,但是每个学生的思维、思想感情以及感悟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不仅使小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下降,而且也影响着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很难取得实效性。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一) 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

朗读的过程是小学生与文章交流的过程,通过深入的交流,学生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作者写作的意图,从中感受到文章内容的内涵,同时也在进一步提高朗读的效果,而作为语文老师,在让小学生进行朗读之前,不需要将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告诉他们,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并且还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从被动的朗读中主动去获得知识,取得进步。

(二) 增加朗读的多样性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如果让他们单纯而枯燥地朗读课文,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且也很难取得朗读的有效性,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師一定要增加朗读的多样性,比如说可以有感悟的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配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朗读,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激发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还能够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文章的意境,让死板的文字跃然纸上,变得生动形象。比如说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就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肢体表演配以轻松愉快的朗读,不仅可以让文章内容变得更富有情趣,而且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惟妙惟肖的表演当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更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明确朗读的目的性

小学生自由朗读的过程并不是乱糟糟的一大片,而是每一个孩子对课文整体感知的一个过程,只要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老师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并确立明确的朗读目标,就一定能够让小学生的朗读教学由浅入深,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和加强。尤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文章的朗读,老师更要充分发挥向导性作用,指引学生去进行理解,带动大家参与到朗读教学当中。比如说在学习到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因为这类文章都非常的优美,比如说《桂林山水》,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把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写得如同亲临其境一般。所以老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朗读,然后再让小学生主动去进行朗读,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朗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 掌握朗读的技巧性

进行朗读的过程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过程,它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老师一定要给小学生充分地讲解,让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性,这样他们才能够把技巧性的朗读和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去进行不断地思考,尤其对文章中重点段落的朗读,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付诸感情,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写作的深意,达到朗读的目的,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比如说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不但要掌握狐狸的体态语文,而且还要对乌鸦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把狐狸花言巧语骗肉吃、乌鸦经不起赞美而上当的经过,理解并朗读到恰到好处。同时,还能让小学生从朗读中掌握文章的寓意,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升华。

三、 结束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说明朗读的重要性,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要给予小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和明确的朗读目标之外,还要进一步提高老师的朗读基本功,这样才能够在朗读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让朗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去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在良好的朗读习惯中,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迈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怀德.以读促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01):141.

[2]李爱玲.小学语文高效示范朗读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56-57.

[3]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80.

[4]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作者简介:

叶雅红,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