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8-20 09:33宋硕良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创新意识小学生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育不断加深,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要追求的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但是这样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场所,所以,怎样把“传道”的场所引入创新,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数学类学科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性思维更加重要,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各种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数学问题;小学生;创新意识

一、 前言

在当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的发展主要靠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在于教育的培养。而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打下良好教育开端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学科中的主要科目之一,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数学问题,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数学情境模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将情境模式教学方式引入进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不同的情境模式引入课堂来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通过情境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进行启发,这种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数学学科的知识过程中,运用独特的数学构思思维进行数学思考,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困难程度,而且在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过程中,创新性思维就会逐渐的培养出来。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数学专用术语以及教授的课堂学习知识学生能否理解,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如果学生轻松就能接受课堂知识,可以循序渐进的加深一下知识点的传授,但是如果学生普遍都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一定要放慢课程的速度,并且用简单的学术语言取代晦涩难懂的数学语言,直到学生们能够跟上为止。这样能够打消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情境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各种图形的模型带入到课堂中,分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利用圆规、直尺等各种学习工具,一起探讨,找到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能够加深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求得学习知识的乐趣。

三、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都具有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将课堂的氛围带动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基础,小学生只有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才能够更加積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更加容易培养出创新性思维和意识。数学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常常会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和枯燥,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由此导致有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烦躁的情绪,抵触数学学习。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症下药。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当前多媒体教学方式一直是主要流行在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关于数学知识的图片、动画等,使数学知识不再是简单的跃然于纸上,而是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实践,这样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文字,也是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手段,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从而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数学、使用数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强化数学创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带着问题学习,能够知道有哪里不足,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们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突破数学教材内容的束缚,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问题理解数学知识。小学生正是处在对一切事物新鲜懵懂的阶段,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解答方式和态度问题,当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正是要教授和强调的知识点时,一定要鼓励学生们继续提问,并进行夸奖和解答;当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失偏颇,离题甚远时,也不要直接就下答案呵斥学生,应该用婉转的语气“很好,这是某某同学的理解,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吗?”切记,一定不要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否则会打消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打消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带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进而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塑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问,引导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敢于质疑教师的答案,进而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求面积的课程中,我会把图形拿出来,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组合图形的分割,并找到多种解题方法,然后再找到解题答案,我在提问时,学生会有很多种解题方式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者填充,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出多种解题方式,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具有独创精神。

五、 结语

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长期性有意识并主动的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带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培养出善于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未来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金宝.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普童话,2017(26):17.

[2]李冠军,闫其新.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7(01):67-68.

[3]徐平年.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途径探索[J].数理化学习,2015(01):91.

作者简介:

宋硕良,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高新区崔家屯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创新意识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